用户1646998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有所得,研有所获
——2022年惠城区中学历史新任教师赴华侨中学跟岗培训第二次研修活动

创建于2023-10-27 阅读1725

  潜心向学,方能问道远方。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惠城区新任教师跟岗培训第二次研修活动于10月26日在惠州市华侨中学开展。活动中,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林淑贞老师带领5位跟岗老师观摩杨志明、黄燕琴两位优秀骨干教师的课堂,两位教师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课堂训练为跟岗教师起到了很好的学科示范作用。

课前会议,探寻方向

  上午9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林淑贞组织开展课前会议,提出跟岗教师在听课前要做出课堂观察的具体规划,做到围绕目标有意识地去听课、评课,促进听课、评课向专业化发展。

       名师工作室成员、小金口中学的杨志明老师向跟岗老师讲解了《中华民国的创建》这一课的教学设计,首先从大单元的角度介绍这一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上下两课存在的关系,然后讲述了教学结构从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四方面来展开,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并着重提到跟岗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课程标准来精心准备,每单元的导言部分要细心分析,讲完后要从大单元的角度去总结概括,培养学生的大单元历史视角。

       惠州市华侨中学的黄燕琴老师从秦灭亡的原因、过程、影响三方面去设计《秦末农民起义》一课,层次分明,重难点把握精确,并鼓励跟岗教师多听、多问、多学习,期待跟岗老师在此次跟岗活动中能够有所获、有所思、有所为。

优质课堂,如沐春风

  杨志明老师带领八(2)班的同学们学习了《中华民国的创建》一课,回归课本、以生为本,通过解读史料、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解析课本的相关史事和课后习题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除此之外,还重点使用时间轴、表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创造了一个围绕课本展开的充实课堂。

       议课环节,跟岗老师们对本节课精心点评:

       惠实江雪老师:教师教学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在一大段材料里面,教师用红色字体标记重点内容,让学生能快速地捕捉关键信息。讲述民国纪年法时,让学生通过找规律的方式,成功推出公式,体现了跨学科融合理念。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比较清晰直观的展示知识点。课堂连贯性很强,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十分流畅。

       第三中学刘昱老师:充分利用了课本上的材料,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用好手头上现有的资源,创设情境活动“帮助申报主编搜集民国成立的信息,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新生的政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落实课标要求。

       第五中学潘越老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将课后活动和材料研读都充分利用了起来。注意史料教学,补充了许多漫画、图片等史料,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做题能力。课堂与时政、大单元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四中学吴芮老师:杨老师的课堂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重点突出,在重难点问题上做到了深入浅出。在杨老师对于学情把握得十分到位,“辛亥革命的影响”知识点出了一道随堂训练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再次理清了“推翻封建帝制”与“推翻封建制度”的区别。

        河南岸中学梁婷蓉老师:杨老师的课堂控场能力强,能够很快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逐步引导学生从表面的知识向深层社会性质的方面去理解、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且在课堂中把课本的每个环节都解析到位,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后期的复习。

  黄燕琴老师带领七年级的学生共同学习《秦末农民起义》一课,在本课中用秦无道、民怨起,战无道、诛暴秦,争天下、论英雄三个小标题有序展开,通过播放纪录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设置问题和表格引导学生自助归纳知识点等方式,给学生带来了主体性的学习体验,并时刻引领、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展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本课后,跟岗老师在会议室集中评课:

      惠实江雪老师:黄老师的导入做到了关联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让学生较快进入课堂状态,为新课教学奠定了基础。黄老师的教学实施好,能基本体现“合作、探究、激励、评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学习。

       第三中学刘昱老师:黄老师语言生动、有亲和力,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视频资源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了许多问题,让学生回归书本寻找答案,再结合课件上的材料来印证课本观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第五中学潘越老师:黄老师的课堂运用情境教学,通过材料、图片等创设情境,给学生的代入感较强,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合理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合作探究,实现教学迁移,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四中学吴芮老师:对于七年级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同学们来说,黄老师“讲故事”富有感染力,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本课的几个环节都采用了类似的架构:阅读书本,圈划基本信息——观看视频,由视频补充课文没有提及的细节,使学生形成感性认知——对文字、地图等材料进行解读,培养能力,加深印象。此外,材料的类型还包含漫画等,十分契合本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

       河南岸中学梁婷蓉老师:黄老师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如纪录片、地图、漫画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和煦的情感表达将学生润物有声。同时注重课堂演示,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疑惑。

凝心聚力,交流促进

  下午3点,五位跟岗老师齐聚会议室进行集体备课。在备课活动中,首先依据华侨中学跟岗指导老师林淑贞老师的教学进度确定备课的标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然后每位跟岗老师逐一阐述自己关于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百花齐放。最后根据讨论出来的教学设计开始制作课件,不断添加优质的活动和教学巧思,力求打磨出一节优秀的历史课堂。

  名师引领薪火相传,无论是听课评课活动还是集体备课活动,都为刚踏上讲台的新老师们提供了观摩学习和交流研讨的机会。望在这段跟岗经历里,新老师们能够教有所得、研有所获,同祝在未来的教育教研路上,我们携手共进,一路耕耘。

阅读 17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