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处理,同时也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自我反省、同伴互助、专业引领。2023年10月25--26日,宜城市实验小学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同课异构”活动!各位老师同中求异,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纷呈的魅力课堂!
余学涛老师紧紧抓住“几个几可以用倍来表示,几倍也可以说成几个几”这一知识的灵魂,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或及时引导,或适时质疑,或概括小结,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倍的认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在新课时董红艳老师采用圈一圈,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等各种学习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参与学习。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小兔子数各种各样的萝卜来感知标准量与比较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李吉虎老师由秋天到了兔子家收萝卜这一故事情境进入本节课的教学。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引出课题------倍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抽象的“倍”的概念。李老师先让学生由“几个2根”认识“几倍”,给出倍的概念,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表述,强化倍的概念,然后通过标准量不变,变化比较量,比较量不变,变化标准量等一系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倍的本质含义。同时每一层次的教学完成后都有相应的小结。课堂上充分关注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孩子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
惠风云老师在课上非常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例如: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数,摆,圈的方法,把“倍”的认识转化成几种水果的关系,使"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的个数入手,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接着老师又让学生圈一圈三种颜色的圆片,从实物转化成寻找图形之间的关系,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整个过程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这样的数学教学循序渐进,简单易懂,学生的学习轻松又高效。
王均辉老师在课堂的新授环节,能够一直抓住本课的重点,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抽象的“倍”的概念。尤其是能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理清什么是标准量,它的作用是什么,这也为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能通过两种情况:标准量不变,变化比较量,还有比较量不变,变化标准量的这样两种情况的分别展示,更让学生加深了对于倍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对于学生的回答能及时予以反馈,同时也能考虑学生的接受的能力,在提问环节上也能留出充足的时间予以学生思考。
张荧老师的这节课,在直观的实物情境里让学生观察两种萝卜的个数,从几份过渡到几倍,再通过不断增加变换两种萝卜之间的个数,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发现“无论如何变化,都要把标准量看作1份,另一个量里存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让学生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曾晓丽老师通过改变红萝卜的根数, 发现4个2根与4倍、5个2根与5倍、6个2根与6倍之间的关于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规律,逐步建立倍的模型;接着教师又通过改变标准量的数量,体会标准量与几倍量之间的关系模型,让学生辨析,使学生体会到标准量的变化引起倍的变化。
“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张维艳老师利用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让孩子们自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逐步建立“倍”这一概念。张老师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结合课改的新理念,让学生经历了真正的主动学习,获取了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
“同课异构”活动之后,全体听课教师聚集在一起,展开了评课活动。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纬度深入交流。老师们各抒己见,相互评课,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此次同课异构活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搭建了交流互通的平台,在展现每个教师风采的同时,更形成了多向思维的碰撞和集体智慧的凝聚!
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相信通过老师们的共同拼搏,用心浇灌,我们一定能够培育出一朵又一朵美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