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 悟原理
塑造育人环境 打造多彩校园
【通讯员李娟报道]:
一、以文化人为核心
该校有道路两旁700米的最显眼的风车文化。这700米的风车是在柯明校长带着党员教师们忙碌了几天才悬挂完毕。风车在风力下快速运转,象征着老师们的周而复始的辛劳;孔融让梨的中华传统小故事的墙壁文化;“有宣传“仁义礼智信”的轮胎文化;有“博学路”标识的标识文化;我校还有刻在石头上的爱国文化;更有雕塑文化;艺术文化;路牌文化等,我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文化建设都是党员教师冲在最前面完成的,这些艺术都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虽然刻在石头上,或者挂在墙壁上,全校师生目光所及就是一个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把经典的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校园生活当中去。师生们小憩、交流和驻足间,都能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有些传统小故事已经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在这美丽的校园中,闻到、看到、感受到处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
二、党建带团建、少先队建设
该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后,在党支部的柯明校长引领下,带领德育处和少工委成员的践行了以下活动:
(一)以多彩象征着主色调
该校多彩校园的各种颜色,都有一定指代性,多彩校园的建立,让该校的校园文化变得灵动而有生机。
1、红色代表着爱国。
该校在升旗的时候,不是师生跟着放的国歌音乐升升旗,而是有十几个团员和少先队成员组成的小乐手,乐手们自己弹奏国歌升旗,在学习国歌过程中,孩子们更加清晰的读懂了国歌的含义,国旗的深层次意义,国旗的红色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时候,孩子们站姿正规,神情变得更加庄严肃穆。红色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2、绿色代表奉献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该校很重视培养孩子的人生观和劳动观,该校在培养过程中,不是光是理论学习,语言灌输,而是把孩子能放在实践当中去培养,各班认领一块农学基地,可以种上绿色的各种蔬菜还有棉花等农作物,孩子们在农学基地劳动中懂得了劳动的坚辛,学会节约,树立起劳动最光荣的理念。
10月天气已经渐渐转凉,五年级学生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在农学基地乐此不疲地采摘棉花,同学们采摘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真正体验了一把劳动的快乐。
3、彩色代表着圆梦
该校党支部柯明校长筹划的趣味运动会,让学生们终生难忘。各团员和少先队积极参加,孩子们兴致很高,投壶、上传下递、风火轮等各个项目都需要同学们团结合作、凝聚力强,有竞争意识,集体意识等,在比赛中要掌握技巧,分工协作好的班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们在此次运动会中锻炼了身体,强健了体魄,同学们也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该校很很重视孩子的运动情况。今年柯明校长在中学操场重新搭建了一个很壮观的165平米的主席台,操场的设备更加齐全,届时竣工后,主席台搭好后,教师们能跟更宏观的看到孩子们在运动场上的风采。
三、道德构建是宗旨
孩子们道德构建,一直是该校党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孩子们的道德构建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量变影响质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该校党员班主任教师在周会课把孩子们领到墙壁前进行现身说法的教育。比如老师会在日常生活中,哥哥让弟弟了吗?孔融让梨的故事教给我们什么呢?我们要我们要学会忍让观和包容观。
1、多文化渗透。学校的党支部文化除了墙壁文化,还有轮胎文化等多种文化。仁义礼智信,让团员和少先队员学会了讲诚信、有礼貌等,学校团委少队委利用各班级学生通过大思政课和周会课等。让学生学会传统文化深刻内涵和教化意义。在耳濡目染学生慢慢树立诚信观,这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教化下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见到老师几乎都恭恭敬敬地向老师问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下,该校学生道德大厦已经基本建立。
2、实践中构建。七彩工具房是学生道德教育的窗口。原来各班的工具放在花池里,经常丢失,有的班主任到处找自己自己班的工具无果,班级不是就丢了扫把,就是丢了铁锹。
七彩工具房也是在党员教师的辛勤工作下建立的,学生们自觉把工具放在规定范围内,自己认真的摆放,不随便去拿别人班级的工具。七彩工具房的建立也减少了很多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纠纷,校园也更加和谐了。
该校党支部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采用从日常实际生活出发,因地制宜地多角度,多层次的环境育人方式,确实做出了典范。该校利用校园环境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还师生们一颦一笑间,休息驻足间对孩子们进行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在这个清风雅静的校园环境里,校园用这些生活中的文化对学生进行无声渗透,减少了该校老师干巴巴说教,这样鲜活的环境育人模式,是师生们非常喜欢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