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们实践小分队来到了高压氧康复科。之前有幸聆听过黄怀主任的一节呼吸康复的理论课程,对科室的呼吸康复技术很感兴趣,终于能见识到黄怀主任优秀的康复团队,心里有点小激动。周一早上刚好遇到实习生入科,刘丽娟老师就统一给我们洋洋洒洒十来个新人做了详细的入科介绍,介绍了科室的特色如HDU病房、高压氧舱治疗群、站立床、ICU-HDU-GW治疗链,让我们大开眼界。随后我们参与了护士交班,何曼老师对护士的指导和建议也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之后我们进行了分组,我和慧敏分到了李新亚老师的重症康复组,主要负责对重症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肢体功能锻炼、气切患者发音训练等。李新亚老师带教认真,前两天一边进行训练动作一边给我们解释原理和动作要点,确保我们学会后才让我们动手操作。我了解了呼吸阈值负荷训练器的使用,主要是针对肺容量进行训练;熟悉了语音阀的使用;对肢体功能康复的锻炼如主被动运动掌握了更多内容;也了解了神经生理促进技术,可以增加患者呼吸动度,主要包括压迫人中、双手抬举、肋间牵拉、压迫上胸段脊柱、局部呼吸等。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也将这些技术运用到了患者身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印象深刻的是老师让我对一位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PT介入治疗前的康复评估,在对患者进行肌力评估时,老师问我三级肌力是怎么评估的,我按照平时的方式演示了一遍。结果老师说我的评估方式是错的,三级肌力的评估应该是让患者的肢体与重力垂直,这样才能让对抗重力显现出来。本来以为肌力的评估是最简单的,现在才发现有好多小细节的地方需要注意,当然这是建立在熟练掌握和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和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的。同时对平衡功能评定分级、Brunnstrom分期、步行能力Holden 分级了解的更多了。
科室康复组每周二和周四都有固定的小讲课,利用半个小时时间学习理论知识,我觉得这一点挺好的,可以实现教学相长,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可以得到提升。周二的理论课有呼吸的评估和训练,包括呼吸肌的训练和呼吸再训练等。周三参加了南总大讲堂的学习,很荣幸聆听了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马廉亭教授的授课。86岁高龄的马教授口齿清晰,思维敏捷,将血管内止血带的发明和应用娓娓道来,将我们被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的严谨工作态度和科学钻研精神所折服;稍后又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多模态三维影像融合在脑脊髓血管病中的开发与创新的讲课,让我们感受到了医学的快速发展对疾病和社会的影响,能造福更多患者同时也对我们医护人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其实讲课内容都是其次,我们学习到更多的是思想和价值观,老教授如此高龄仍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我们年轻一辈又怎么能蝇营狗苟放松懈怠呢?希望我们能将教授的精神一直传承与发扬下去。周四听了三堂课,一堂是治疗师带来的咳嗽训练技术,让我对咳嗽的四个阶段、咳嗽的评估和训练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外两堂课是护理组的老师授课。何曼老师带来的HDU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非常实用,对气切患者套管固定、气囊管理、气切换药、气道湿化、声门下吸引、口腔护理等等方面都有详细讲解,让我掌握了更多的气道管理知识;白老师主要是讲述了高流量湿化仪的使用,让我增加了对参数的设置和调节、仪器的维护和保养等方面的知识。还在舒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呼吸操,了解了呼吸操的动作顺序和练习要点,但是还没完全掌握,需要加强练习。
周五完成了健康宣教单张和标准流程制作的汇报,听了其他组的汇报,觉得自己的进步空间还有很大。同学们的创意和设计值得我好好学习,希望下次汇报自己能有更大的收获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