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意渐浓,时光清浅,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教研的芳华沉香流年,在最美的秋日,语文组共赴一场诗意的教研。
10月25日,小学语文组内全体教师针对孙建丽老师的《桥》一课进行了极有针对性的课前研讨。
孙建丽老师针对大家研讨所给予的建议,多次切磋琢磨,反复修改,最后呈现的《桥》,亲切自然导入,讲述中娓娓道来……
通过对老支书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的切入,感受老支书的人物形象的鲜明特点!
以桥为题的深刻内涵的挖掘,孩子们感悟颇深,极其精彩!
课堂答疑环节 倾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
对老支书的不同身份加以诠释,谈自己的体会!
课后,组内成员针对本节课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中肯的评价。
刘秀双:孙老师能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入微地去让学生感悟理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语文分析与理解能力,非常好!
张忠玲:在理解中感悟,在朗读中品悟,以读促讲,以读带思,读思结合,气氛活跃,精彩!
陆冬梅:环境描写的作用对于烘托人物形象的鲜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引导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厉害!
李三伟:对于桥的特殊内涵的引导,有着深刻的输出,老汉不同身份的转换,让学生参与其中,去体悟,更能理解那座架设在人民与群众之间,洪水与村民之间,儿子与父亲之间,那座用血肉之躯架起的希望之桥、生命之桥!亮点突出,精彩!
教研员郭红丹针对此课也给与了高度的好评: 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孙老师的课堂上,始终不忘带动学生的情感,注重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在教学中,反复指导朗读,语言渲染,话语煽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烘托氛围,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老支书高尚的品格。 抓词品句,读中升情 。
本堂课还是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教师抓词品句,做得十分到位。孙老师的提问设计也很有效,利用几个大的问题去统领整堂课的教学。然后又把解决这些大问题的途径,回归到阅读,落实到具体的句子,词语的品读中去。
总之,孙老师的这堂课亮点突出,课堂有起有伏,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很投入。教师教态自然,能及时评价学生,多鼓励性语言,富有激情,良好互动。阅读教学做到了情境交融,难能可贵。
教书,我们仍在路上,只为最初的梦想;育人,我们仍在路上,只为春天的绽放;以课改之心,仰望星空,穿越亘古的课堂,在研讨中延续教育的辉煌。
文字:孙建丽
图片:陆冬梅
审核:郭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