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小艾草大文化”社团课程

岞山实验学校
创建于2023-10-27
阅读 31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五育融合”是当前及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路径。岞山实验学校坚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秉承培养出类拔萃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探寻出了“五育融合”的社团课程可行之路,从“五个人人出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民间有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作为养生用途很多的一味草药常被制成艾条、艾卷等。岞山实验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小艾草,大文化”社团课程活动,围绕艾草的栽、育、收、用、卖等环节,跨学科设计课程,整合不同育人点,实现五育融合。

  艾,在中国文化的元素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内涵,为了进一步研究艾草的价值,并在此过程中结合课本知识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岞山实验学校邀请专家走进校园,帮助学生对艾草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艾草的生长过程及与艾草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发现美、创造美,通过美育将自己的所想所感通过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五育融合,寓学于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能忽视“劳”的作用。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五育”融合、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基本抓手。

        “艾草课程”正式启动,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潍水田园,亲手播撒艾的种子,播种艾的小苗,认识了“艾”的样子,也知道了艾的功效。

  艾草的那一种美丽清新的绿,让人欢喜。收集起来的艾草经过晒干,虽没有之前的那种青翠,但是艾草的药用,恰让人感受年青。

  在“小艾草,大文化”社团课程中,我们鼓励学生运用多感官去了解艾草,学生们仔细观察艾绒,亲手捶打揉搓,艾草清幽的香气在校园里蔓延开来,沁人心脾。

  同学们点燃艾草团,在淡淡的艾草香中领悟中华非遗文化的魅力与蓬勃的生命力。

       

  “绿叶婆娑艾草香,滋养万物草原长”。“艾”谐音为“爱”,艾有很大的医学价值。其不仅能温经止血,平喘祛湿,还有着防蚊虫的功效。香包又名荷包,早在唐代就已经流行,成为传统的民俗文化之一,具有辟邪驱邪,祈福纳吉的作用。将艾草与香包结合起来,这既是一种功能的改进,又是一次文化的碰撞与叠加。

       孩子通过美育的引导,能培养自己对“现实美”与”艺术美”的能力,动手制作艾草香囊将美与身边的人分享,父母与孩子间的互动也会更加紧密。

  那一个又一个鼓起的香包好似一个又一个吃撑的小精灵,笨拙又不失可爱。小艾草课程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香包,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药学家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只要祖国需要,我义无反顾。”研艾草课程,向每一位勇敢前行的科学家致敬,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们习中华文化,学做未来科学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科学研究精神。

  五育融合作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核心举措,有望成为激发、释放和增强教育实践主体内生动力的关键性思路。岞山实验学校将继续坚持五育并举,让每一个岞实学子面向未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努力和美好期待,让学生在“艺术、体育、科技”等不同领域自由探索,促进“五育”的有机统一和全面发展,实现“融合育人”。

图文编辑:高心如

审核:鲍蕾竹

审批:刘宝罗

2023年10月30日

阅读 31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