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基本功,广州路小学一年级在10月25日、10月27日举行了“教无涯,研不尽”数学人人讲课教学活动。
授课教师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巧妙设计,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奉献出一堂堂高水平的示范课,可谓精彩纷呈。
第一节是一年级一班的油淞玉老师,这次她执教的课例是《认识钟表》。
课前,从儿童熟知的小谜语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读钟面上表示的时刻是本节课的重点。课中,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到规律,来突破教学重点。
整节课,教师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操作、讨论,去尝试、去思考想象,不断地尝试错误,品尝成功,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热情高涨,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成学习。
第二节是一年级二班田甜甜老师带来的课例《认识钟表》。本节课由谜语导入,引起孩子们对于钟表的兴趣。
在新授过程中,先进行观察钟面认识钟面上的数字以及指针。再由生活中的常识,例如你是几时起床?来引入图片中的同学是几时起床的,进而认识整时。并由学生仔细观察并互相交流讨论,来进行总结整时的特点,最后达成共识: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最后让学生在说一说,想一想,问一问,拨一拨,比一比等活动进一步认知整时的知识。
这一节课上下来,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第三节是一年级三班苏心蕊老师带来的课例《认识钟表》。本节课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用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活动的开展做好认知和情感上的铺垫。
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模型,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下午第一节是一年级四班黄怡慧老师带来的课例《认识图形》。黄老师这节课由“圣诞老人”情景导入,大大激发学生了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平时生活用品的分类切入主题——认识图形,课堂环节环环紧扣,通过摸一摸、推一推引领学生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渡过了轻松愉快的一节课,使学生知道了生活中的数学。
下午第二节是一年级五班赵慧丽老师带来的课例《认识图形》。赵老师以给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分类导入,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唤起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对要认识的图形有了直观的感受。赵老师又让学生观察学具,看一看、摸一摸,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通过比一比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出示正例和反例,让学生明确了圆柱了特征。以有趣的课堂小游戏结束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赵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27日上午第一节课是一年级六班杨玉芬老师带来的课例《解决问题》。
首先杨老师采用的是动画导入让学生观察,由学生获得信息,教师补充,学生很容易说出:左边4只,右边2只,再讲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列出算式,明白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
加法计算讲解得比较细致,在学习减法计算的时候,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总结什么时候用加法计算,什么时候用减法计算。这样设计的效果很好,学生因为是通过自己的发现得出了结论,很有成就感,参与度很高。
上午第二节是一年级八班史玉阳老师带来的课例《连加 连减》。
史老师以趣味的复习导入,能够很好的巩固学生之前所学习的知识,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兴趣,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史老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数学信息,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进而引出本节第一个新知识点“连加”。紧接着让同学们继续观察图片,一共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2只,如何列式计算,进而引出第二个新知识点“连减”。重点讲解“连加、连减”的定义以及算理。
史老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多动脑思考,大胆尝试,勇语发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时刻关注学生的上课感受,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活跃的课堂氛围。
最后一年级数学组对这7节课例逐一点评。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感想和疑惑与大家分享交流。
虽然这次人人讲课活动结束,但我们的教研脚步永不停驻。我们必将坚定步伐,踔厉奋发,让我们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