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提高我校教师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校领导组织各学科组于本月24日清晨奔赴“红色之城”丹东,进行为期两天的研学实践活动。
今日听君话一席,暂凭杯水长精神。
24日下午,随着讲解员的动情诉说,我们思政学科组步入抗美援朝纪念馆,重温这段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聆听志愿军战士们用生命谱写的“英雄赞歌”。
我们为感受到的中国人民的精神与力量所振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人民解放军的顽强意志,中国老百姓团结的力量,创造出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奇迹。今日之我们,当秉持这份融在炎黄子孙血脉里的不屈与英勇的爱国精神捍卫国家安全。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群体,捍卫国家文化安全是我们特殊的使命。作为思政教师群体,我们更应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热爱民族的优秀文化,自觉引领校园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培育具有优秀民族精神的时代新人!
交流分享增才思,同辈共学情谊长。
25日清晨,思政学科组成员随校领导们来到了此次研学重要目的地——凤城六中。
这所坐落在美丽凤凰山下的学校,校园内水池流泉、石桥游鱼,景色别致。当看到主教学楼前醒目的大字“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时,我们瞬间明白了这所学校并非以优美的环境而得名,而是得益于其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从建校时的6个教学班扩展到现在近30个教学班,成为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典型,离不开凤城六中构建的“以学生自学为主线”的“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究竟是如何以学生为主体的?我们思政组教师怀着探究之心,连续听了七、八年级两节道法课和一节“充电”课,受益匪浅。这里的课前环节尤其令人耳目一新,学生首先反思总结上节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责任感和政治认同,塑造了健全人格,从而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同时,激励机制渗透整个课堂,课前的学科意义诵读和正课前的格言分享对学生的课堂行为都起到了指引作用。小组记分制贯穿于每节课,有效导引学生的正向课堂行为,利于团队意识的养成,形成班级合力。“充电课”以生为本的理念,别出心裁的形式,小主持人的全程指挥,有理有据,特色突出。每堂课都让我们感悟了什么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凤六王校长有关教学模式和德育活动的毫不藏私的介绍,更让我们体会到了理念中的处处有“人”,点点用“心”,真真值得仿效。
志存高远实为先,强基固本酬于勤。
此行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大梨树村。
这里原是座贫穷落后的小山村, 原村书记毛丰美带领村民凭借弯大腰流大汗的“苦干”、重规律求实效的“实干”和讲科学闯市场的“巧干”的干字精神,历时十年时间,建成了万亩果园。在此基础上开发乡村旅游,使大梨树村彻底摆脱了贫困,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文明、先进、美丽、自足和幸福!
在这场研学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先烈们的英勇顽强,我们当以此为精神标杆;
在这场研学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优秀教师的生本课堂,我们当虚心研究学习;
在这场研学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优秀党员的实干精神,我们当脚踏实地紧随其后。
研有所闻、行有所听、学有所思、旅有所得!
此趟丹东研学,不虚此行!
图文编辑: 刘洋
审核: 郭春艳 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