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英俊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课堂展风采,教研促成长

创建于2023-10-27 阅读2204

  秋风起,秋叶落,一袭黄叶,半日秋凉。在最美的秋天,共赴一场诗意的培训。

    2023年10月26-27日,由2021-2023年度中学化学省级骨干教师与海南省陈辉、李燕化学卓越工作室联合开展了以“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反思和实践创新案例分享为主题的课例展示交流活动。

  27号早上,学员们一如既往,带着饱满的热情,早早来到国兴中学科学馆6楼,准备开启新一天的学习。

  这是今天上午活动的主要内容

环节一  课例展示

  首先由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的许国萍老师和文昌中学的张予松老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课堂设计说明。

课例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主讲人许国萍(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

  许国萍老师的教学环节主要如下:环节一通过用途,认识性质,本环节通过创设生活中去油污的情境,体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学生思考物质性质,发展学生用途与性质的大概念。

       环节二回忆旧知,建立新知。通过回忆碳酸钠的性质,引导学生从宏观的物质类别到微观的微粒视角,自主建构碳酸钠和碳酸性性质,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能力。环节三分析转化形成观念,本环节通过创设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碳酸钾和碳酸氢钠之间的转化,从而完成学生的知识建构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基于物质微粒和类别预测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充分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

课例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主讲人: 张予松(文昌中学)

  张予松老师主要教学环节如下:第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瓶超市可乐,分别倒入两个塑料瓶中,用力振荡,均产生大量气泡。从生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以及溶液的酸碱性,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第三个环节:通过精心设计驱动性任务,引领学生思考、提出猜想与假设、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验验证,在潜移默化中落实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实验探究三,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利用气球膨胀速度和大小来探究等质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和多少,这样能更直观的展示反应速率及产生的气体量。实验探究四,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通过对课本实验改进套管实验,新改进的装置不仅节约资源,并且实验对比明显。此环节符合新课标要求,重视实验在学习化学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充分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建立思维模型

环节二   课堂观察与评价

  刘晓峰老师(华东师大澄迈实验中学)发表对许国萍老师课例的观察和评价。

  刘晓锋老师根据课堂观察量表分析指出课堂教学要提高问题的有效,问题的设计要简洁、具有启发性和阶梯性。注重科学的严谨性,比如炸油条物质的选择,酵母和面碱的发面效果不一样一,目前一般使用酵母。

  覃小芳老师(海口四中)发表对张予松老师课堂的观察与评价

  覃小芳老师依据课堂观察量表的分析,指出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要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分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有效的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推理性、创造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有效性,有效的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最后指出在在本节课的的设计要凸显用途与性质之间关联的学科思想和和学科思维,发展学生认识物质的模型和方法,强化物质类别视角。

李燕老师做归纳和总结

  学习是一条永不停歇的道路,这次培训像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相信只要坚持学习,不断成长,定能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阅读 220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