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有所思
学有所获
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的收获
研学——李白故里
作者:易炤东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山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随着诗声响起,我们今天的李白故里之旅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我们学校组织去李白故里研学,到达目的地,我们就来了一场庄严的祭李白仪式,台上的领读者一字一句地念着,台下的学生跟着背,整个过程,我们的声音丝毫不亚于雷的声音,仿佛已响荡天际、响彻云霄。
接着我们来到了“陇西院”学唱诗,一位女老师走到同学们前面,她正是我们的老师,她告诉我们,现代人读诗,可能就只是有感情地读,而古化人则是有感情地唱,说完便唱了起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美妙的歌声吸引来了许多鸟儿,它们静静地听着闭上双眼,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短暂优美的时光。
接着老师带领着我们一起唱,这边飞来了更多的“学者”,美妙的声音响荡至山岭,响荡至河流,响荡至清水田,处处可闻。
陇西院不仅上课舒服,而且还很古老,十分有历史底蕴。一块大碑立在院内上面刻着关于龙西院的介绍让整个院显得更加古老。龙西院的地板呈黑色,有些苔薛和花花草草,有些破旧。当老师唱起歌来,空旷的院内便有了回声。
后来我们去山中逛了一圈,在草坪野餐结束,就直接返校了。
直到路上,我脑袋依有一首诗歌在徘徊。
游李白故居
作者:叶昊然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一生留下了闻名千古的数百首诗句,被世人称为“诗仙”,没错,他就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今天,我就见识了他的故居。
上午,经过盛大的拜师典礼后,终于迎来了我期盼已久的游园活动。
我们首先去了诗文碑墙,数十米的石碑连成一片,上面刻着一排排金色大字,它们记载着的不止是一首首优美诗歌,更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漫步其中,仿佛漫步在诗歌的世界,感受着诗歌的魅力,真是让人留连忘返。
走过诗文碑墙,继续向上攀登,就来到了驰魂宕魄的邀月台。在白石搭成的高台上,李白雕像高高耸立,他左手高举酒杯,对着天上明月升起方向,正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种飘摇洒脱的诗句也只有生性脱俗的李白能写得出来啊!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希望有一天能壮志报国,一飞冲天!愿我们也和李白一样立大鹏之志,实现一飞冲天的梦想。
研学日记
作者:王浚西
今天,我们来到了江油,看看李白的故乡。
下车后,我们走到山下,开始了典礼,"第一条……"我们认真听着,不一会儿就完了。
我们走上山、坐上凳子,开始上课,老师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诗歌吗?"我们鸦雀无声。老师接着问说:"诗歌就是用唱的方式背诗"说完她开始唱:"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歌声之动听,一句诗让我淘醉其中,这些字有了韵律,在我脑海里游荡就算是百灵鸟也望尖莫及。我很羡慕在心中默默的唱着,老师一遍遍的教着,我盯着老师摇着头,默默的打着节拍快要望眼欲穿了。
老师在黑板上写着字,她拿起笔……
我们又到了蜡像馆里,他提起手撑起腰拿着笔,目不转睛的写着字。在旁边李白的妹妹李月圆在织着布,蜡像很逼真,和真人没有差别,我甚至可以想象到我在古代和李圆方一起织布,她眉开眼笑的看我像是在说:"小孩,今天晚上你来我家是吃饭吧。"
这一次研学我很开心,因为我见到了很多我没见过的事物,如果有机会,我将来会去更多的地方,体会古代特有的美。
李白故里
作者:骆允哲
青莲镇在绵阳江油,李白故里便坐落于此。我们坐大巴车到了那里。
风起,我们沿着小坡走进树林,去感受李白故里之美。映入眼帘的便是深深浅浅的绿,浅绿色的叶散发着一股清新的味道,像刚出生的女婴,轻轻地在摇篮中浅睡着,肉嘟嘟的小脸可爱极了。翠绿的叶有一股自然的味道,像梳理头发的少女,轻轻地坐在窗前,理云鬓。深绿的叶儿含情脉脉踱步而来,像温文尔雅的妇女,穿着一身绿色旗袍,大方而优雅。这就是李白故里的山青。
最吸引我的要数那青白色的大理石了,它在这里很久了,和它承载的历史一样,有了岁月的痕迹。它引着我们来到诗文碑墙。暖黄色的阳光像手帕似的,抹去了诗文上的灰尘和水渍,留下了满墙的金灿灿。墙上的作品风格不同,但记录着同一个人一生的起起落落,是豪情万丈,是放荡不羁,是怀揣建功立业的抱负,是步入仕途之路的艰险。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展望;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骨气……此时,朗声吟唱,鸟鸣蝉嘶,汇成了动人的交响乐,把我拉回研学课堂。
这次研学不仅感受了李白故里的自然之美,而且体会了“诗仙”李白跌宕起伏的一生。“我就是我,人世间不一样的烟火”,李太白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上了一堂能量满满的自信课!
李白故乡
作者:黄子逸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听着这耳熟的歌声,我们便走进了李白的故乡。
在铺满石头的小路上,听着那优美的诗歌,不由来到了李白的故居。棕黑的桩杆,那古老的瓦片上,一下子穿越到古代。一进去,门上雕刻一条龙,龙像没有骨头似的,活灵活现。嘴巴露出了两颗锋利的牙齿,细长的胡须,和那张牙舞爪的爪子。让我既喜欢又害怕。跨过门来到李白的书房,还没有进去,老远都闻到李白孜孜不倦的读书味。虽然没有见到真正的李白,但是用胶皮做成的李白也是非常逼真,李白那么聪明怎么不去他的书房,是呀!一张精巧的桌子,后面全是柜子,柜子上装古时候的诗,李白歪着脑袋,手捧着古诗,边读边记,可不是,李白那么聪明,也少不了一个妹妹,叫李月圆,李月圆她琴棋书画,样样好,她最喜欢的应该是古筝,家里可以说是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她弹得优雅动听曲子。
参观完,老师问同学们这个盆是干嘛的?我给你们科普一下,是灭火。古代时他们可没有119,只能用水来灭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参观完了李白的故居,我真的感叹不已。
随着李白去秋游
作者:李馨蕊
秋天已到,令人最兴奋地就是秋游啦!
说到秋游,这次我们去的是绵阳江油,去探索李白故居第一站,我们参加了半夜李白诗仙活动,大家刚到,就被眼前的画面震撼到了,两个大鼓站在梯前,我们换好衣服就开始了,一是仪容仪表,大家相互整理衣襟,太好玩了!接着所有人一起向李白敬礼,这画面太真实了。
第二站我们一起来开开嗓子吧,面前这位老师可厉害了,告诉了大家李白是从二十四岁离开家乡进行历练,从此便再也没有回来过。而《渡荆门送别》就是他送给家乡的,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乡,也是最后一次。老师讲后也给我们表演了一首《静夜思》,老师注入情感,高声唱起来,待她唱完,我还沉浸其中呢!说起李白,我最喜欢他的诗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君不见。”我说,这肯定是李白最牛的十首诗中之一吧!
到了中午,吃过午饭后,我们又将随着导游的脚步去看看李白的家,一走进去,我们班就很兴奋了,有的人说:“哇!真漂亮。”还有的说:“好大呀,李白真有钱!”不知谁又冒了一句:“私闯民宅!”哈哈,全班大笑。我一看,里面有李白在看书,写字,好多仿真人偶,看得我眼花缭乱,还真是大开眼界。
我觉得吧,李白不世故,不圆滑,不懂得保护自己,不按照主流社会的规则和期待去生活,李白其实不爱钱,但他有,却都花掉了,这就能看李白是个豪迈、爽快的人,因为李白和他们不太一样。
酒,是李白人格的体现,因为酒,我们看到了一个更有豪气、更英雄气、也更自由的李白,所以,我真的很喜欢、很崇拜他。
寻迹之李白故里
作者:羊悦心
“朝辞白地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每当我朗诵起这首诗,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唐代著名诗人——诗仙李白。这次我们研学去的地方就是李白的故里——江油,现在就跟随我的脚步去观看那里的风光,感受那里的文化吧!
一大早美丽的云霞就被明媚的太阳沟染成了粉红色,我也坐上了校车踏上了去江油的路。一下车就被古典的音乐,隆重的场面所震憾,我们用古代传统的方式向诗仙和老师行了礼。接着我们去了“陇西院”,据说以前李白童年时还在这儿学习过呢!“陇西院”中,老师把李白写的诗唱成了歌,伴随着老师宛转的歌声,我仿佛看见了李白,月光和溪流……
来到李白故里最值得参观的就要数李白家了。李白的家也在“陇西院”内,一进门琳琅满目的房间就出现在我面前,每个房间里都有不同人物,每个人物都像真的一样,雕塑的栩栩如生、巧夺天工。连人物的发丝、指甲、眼睫毛……都做得极为精致。感觉每个人的动作、语言、神态都活灵活现的描绘在了我们的眼前。随后我们还去了山林里,灵动的潺潺溪水,高大茂盛的树木,再加上动听的轻音乐,走在路上真可以说是“步步皆景处处画。”风姑娘轻轻拂过我的脸颊,让人感到十分惬意。最后我们恋恋不舍的坐上了返回的校车。
虽然我们看不见李白了,也看不见当时的场面和发生的故事,但通过今天的学习,这些画面仿佛又重现在我眼前。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研学之旅!
研学游记
作者:喻单玟
星期五,我们去了绵阳—李白的故乡研学,大家都很快乐。
我们有许多项目,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起跟着导游了解李白的家和经历。
导游带领我们来到一些石碑前说:“这些诗是李白写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诗。知道吗?李白最好的朋友是杜甫,她们俩简名,李杜。对了,李白还有个妹妹,名叫李月圆,这名字可是李白取的哦!不过因为家里原因,李月圆还没结婚就去世了。走吧,我们一起看看李白的家”。说走就走,我眉开眼笑,心想:“好想快点看到李白的家呀!”
来到所定地点后,我乐不可支。李白穿越了,他首先来到书房,怀念似的拿起了一本书认真的阅读;又走到椅子边,坐了下来怀念着童年的时光。李月圆也穿越了,她笑嘻嘻的跑进琴房,坐下来专心练琴,那天真又专注的微笑真是唯美。忽然我被导游的集合叫去了,可心思却还在刚才的画面上,念念不忘。心想:如果李月明可以多活些日子就好了,事实就是事实是我们改变不了的。回去的路上我们经过了许多地点,可在路过一个地方时我忽然怔住了,那是李月圆的坟墓,1秒前还在快乐玩耍的她1秒后就一病不起,甚至李白听到了她在墓前最后一句话,最后一句抱怨,最后一个拥抱。最后消失在了琴房,消失在了厨房,消失在了李白的房间,家人失声痛哭。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不要等到老后在来努力。
这次研学让我学到了李白的知识也更加了解李白。
诗与歌研学
作者:鄢灵溪
在李白故居,歌声陆续飘了出来。没错,那就是我们,是我们在唱诗呢!
又是一度秋游,说到秋游,还不如说是秋季研学,跳下中巴车的我们,不一会儿,就扮成了古代学子的样子,完成了拜谚诗仙的活动。
接着就来到我最期待的项目:诗与歌。在一块能容下150人左右,放着小桌子,小板凳,看起来就像古人学习的地方,诗与歌主题文化的讲解员邓老师站在我们三个班前的空地上微笑着说:“来自三星堆神秘文化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李白故居。”当邓老师说到“三星堆神秘文化”时,我的身子不经颤了一下,我们代表三星堆文化,就像老外学中文一样,是不同文化的交流。我们第一首唱的诗是《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出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古诗中同包含5个地名,分别为: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李白借此诗表达了对家乡的不舍。理解了诗,咱们来唱一唱这首诗吧!邓老师的声音真好听,像白云一样柔软,像泉水一清脆,每一个字就样像包在肥皂泡里的音符,在阳光下放出七彩,既美丽,又含蓄。带着独有的味道飘向蓝天,飘向河流,飘向山川,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
树林中的幽幽歌声
作者:秦子涵
“峨眉山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幽幽的歌声从树林中传出。这是秋游的一个活动,让我记忆犹新。
一年一度的秋游让我们满心欢喜,个个打满鸡血。可是,“祭诗仙”的活动让我们个个无精打采。上了楼梯,身处一片树林,我们找好位置后,一名老师说,她姓邓,我们叫她邓老师。
邓老师告诉我们:“李白的诗有无数,记诗词有个好方法——唱。”邓老师要教我们的是李白欲离家乡时写的《峨眉山夜歌》。当老师那宛转似夜鹦的歌声响起,我们又打起了精神。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在耳边跳动。我们跟着她一句句学唱,小鸟不歌唱了,在枝头听着,虫儿不歌唱了,在草从中听着,风儿也停下了歌唱,只剩幽幽的歌声从树林中传出。
邓老师请了几个同学来唱,也许唱的一般,但是他们唱的是自信,唱的是勇气,唱的是对李白的诗的赞叹。世界又一次的安静,只剩着幽幽的歌声从树林中传出。
最后,我们高声齐唱,也许我们唱的不是很好,但这是我们的热情,是我们的欢乐,更是我们这节课的果实。林间又只留下安静,只剩着幽幽的歌在从树林中传出。
我们把李白欲离家乡时的悲伤化为幽幽的歌声从树林中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