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亿”,同课异构,践行新课标

——《基于证据的小学数学课堂观察与诊断研究》课题研究活动侧记

林林心语00
创建于2023-10-26
阅读 19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又是九月九,秋高气爽,丹桂飘香。2023年10月23日下午,在广东省陆春生名教师工作室组织下,我们《基于证据的小学数学课堂观察与诊断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有幸走进阳东区东城镇第四小学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两地三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扎实地开展了课题研究,交流了两地三校在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下践行高效课堂教学经验,研教结合,让课题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将高质量课堂观察与诊断研究的细节更加落到实处,有效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课题组成员合照

       一、领导搭台,名师引领,促教研教改。

      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嘉宾有阳江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陆春生、阳江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黄举泮、阳东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利炳卓、阳东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冯大勇、东城镇第四小学校长陈时仲、阳东区凤凰中学校长陈学敏、阳江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冯仕兴、教研室主任黎骏、正高级教师梁致韶等。

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嘉宾

      二、两地三校共研讨,同课异构践行新课程标准。

      本次研讨活动,首先由省工作室学员张伟辉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亿有多大》。

       “一亿有多大”的知识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但在张伟辉老师循循善诱下,学生通过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从具体的事物感知到了“一亿”的大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想象能力,还进行了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并在课堂中对学生渗透了人文教育,体现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这一人文理念。

张伟辉老师执教《一亿有多大》

张伟辉老师和学生亲切互动

张伟辉老师和学生亲切互动

      我们课题组的主持人、阳江市工作室学员张秀齐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她运用生活中防疫的素材----口罩,并引导学生从“一亿”个口罩的叠加高度、制作时间和质量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去感受和体会“一亿有多大”,培养学生的数感、数学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张老师还用小视频展示疫情期间口罩生产情况,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速度,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精神,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张秀齐老师执教《一亿有多大》

张秀齐老师和学生亲切互动

张秀齐老师和学生亲切互动

       第三节课,由东城镇第四小学陈爱仙老师执教,陈老师通过生动的视频和图片引入课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教师让学生想象猜测到实物测量再到分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由浅入深,从身边熟悉的事物来一步步探索研究一亿有多大。陈老师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同时,陈老师还善于在课堂中渗透节约能源的思想教育。

陈爱仙老师执教《一亿有多大》

小组活动中认真探究的孩子们

陈爱仙老师和学生亲切互动

      三、专家点评,抽丝剥茧,指明方向。

      参与活动的相关专家和骨干教师进行了集中评课。阳东区教研室冯大勇教研员、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陆春生、工作室顾问梁致韶等几位专家名和师,对此次两地三校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专家们一致认为三节综合实践课证明了数学不是枯燥的,而通过体验式、活动式教学感悟数学,会让学生动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广东省陆春生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陆春生评课

广东省陆春生名教师工作室顾问梁致韶评课

阳东区教研室教研员冯大勇评课

      四、同台竞技,花开三朵,各表一家。

       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还在全市进行了课堂实况直播,全市教师线上观摩了本次教研活动,覆盖面广、内容新颖。授课教师均展现出了出色的教学基本功与信息化融合的教学能力,不但教会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同时课堂上尤其注重渗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专家给执教的老师张伟辉、陈爱仙、张秀齐颁发证书

课题组老师在教研活动中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在名师的引领下,我们课题组将继续潜心课题研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基于证据的小学数学课堂观察与诊断研究》课题组

 2023年10月26日

审核 | 张秀齐  

撰稿 | 冯承元  郑其梅

图片 | 周巧燕   冯承元

编辑|   林观妹 

      

 

      

       

        

   

    
阅读 19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