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纷优学,城乡互动——记“昆山市信义小学”&滨海县五汛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用户16430326
创建于2023-10-26
阅读 71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0月26日上午,通过一套高清视频直播系统,昆山市与滨海县两地课堂实现双向实时传递。现场,昆山市信义小学胡依静老师以游览遗址为切入点,围绕本课的主题“圆明园的毁灭”展开教学。昆山市信义小学和滨海县五汛镇中心小学的同学共同学习,借助“互联网”实现了直接有效的隔空交流。

        利用互联网技术,乡村的孩子不出校门就能听城区优质学校老师上课,城乡孩子同步上课、同步学习,城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为孩子的中国梦点燃激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课文所表现的美与丑,爱与恨并会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能通过阅读与讨论,对课文的感受与理解形成大体共识。充分自主的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一、走进文本,倾听历史的声音

       学习之初,胡老师便通过创设情境、引读的方式,让信义小学与五汛镇中心小学的同学在朗读文本上建立联系,声与声的合作,心与心的贴合,为本次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紧接着,胡老师提出本次学习任务一即借助阅读“显微镜”,感受昔日辉煌,让同学们细细品味第三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信义小学的同学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五汛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也毫不逊色,各抒己见。在胡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循序渐进,从一句话的理解,到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在一组组的对比描写中,师生合作朗读,感受圆明园的辉煌。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胡老师牢牢抓住介绍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两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有理有据说辉煌。结合多媒体课件,精美的图片与悠扬的配乐,再加上胡老师的旁白,让学生置身在美好的幻想中,进一步印证“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还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二、深究文本,感受伤痛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在前面板块的铺垫和渲染的基础上,学生对圆明园的美丽已经有深刻的体验,而这样美得让人心碎的东西却被无情毁灭,学生一直被“压抑”的情感,终于有了喷发的机会。当学生得知这场大火有足足8640个半分钟时,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其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飞泻而下,学生就有了千言万语要倾吐,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秋风送爽,句句教导润心房。一根网线,连接了两个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了多重交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一来一往的“思想碰撞”双方学生便结下了珍贵的友谊。更有意义的是,老师们的教学水平也在一次次城乡课程中稳步提升。 “同步课堂”、“同步教研”,让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助于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阅读 7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