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逻辑推理,打造思维课堂——站乾联盟教育共同体研讨活动

小蓓
创建于2023-10-26
阅读 70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更好地促进科学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站前小学全体科学老师联合乾西小学科学老师进行线上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活动一:由叶淑飞老师和郑芬老师分享上课思路及困惑。

  针对《电和磁》这堂课,叶老师期望通过两个活动建立概念。一是“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指导学生做19世纪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过对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二是做短路电路和通电线圈加大指南针偏转角度的实验。

  郑芬老师通过分析课,初步将《电能和磁能》分成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制作电磁铁,利用电磁铁去搬运大头针。第二个环节是研究电磁铁的性质,探讨南北极。第三个环节是用方法比较南北极交换的过程。

  活动二:探讨如何将“逻辑推理”渗透到这两堂课中。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智慧碰撞,教研氛围浓厚。

  站前小学的洪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要站在整个单元的高度上来理解课,要放手让学生做实验。洪老师建议可以把课的重心放在活动与活动之间问题的设计、指导和思辨上。

  乾西小学的老师们也进行了梳理和分享。老师们认为,学习的主题是学生,逻辑推理的主体也是学生。要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强调证据的严谨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同时,老师们还提出了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兴趣?2.电磁铁的引入怎么样更顺畅?3.电磁铁的制作是否要放在课上,缠绕的方向是否要提前规定?4.电磁铁的图示记录比较困,是否在记录单上做好示范?5.搬运大头针时,电磁铁吸起一个大头针,又通过吸起的大头针去吸引其他大头针,大头针接连的被磁化,这是能力的转移过程?6.判断电磁铁是否拥有磁极,是否只需要验证相互排斥即可?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们进行了切磋交流。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教研过程是共同进步的过程,在科学教学路上,让我们聚焦核心素养,注重有效探究,在反思和实践中共同成长。

阅读 70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