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蒂亚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意正浓同教研,深耕细评共成长

创建于2023-10-26 阅读3462

——马桥镇小学教联体暨隆中名师王安青工作室联合县级名师周旭工作室研训活动

  为深入推进学校教联体建设,充分发挥教联体在学校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管理工作中的整体联动作用,实现1+1﹥2的综合效应,10月24日,马桥镇小学教联体研训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本次研训由马桥镇小学主办,县名师周旭工作室承办。研训团队是县语文教研员、马桥、歇马中心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各校名师。研训对象有隆中名师王安青工作室、县级名师周旭工作室成员、教联体部分教师、马桥镇小学专任语文教师。

新秀初登讲台

  新上岗一个多月的潘雪杨老师和黄欣然老师执教的都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拼音《ai ei ui》,潘老师的课由一个非常有趣的摘苹果游戏导入,当学生读对一个字母,就能摘下一个苹果,小朋友们坐姿端正,小手高举,双眼放光,个个都能投入到课堂中来。

  接下来的课堂设计更是独具匠心。老师看情景图、搜集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和ai ei ui 有关的素材。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引读ai的四声调。如挨在一起āi āi āi ;老师高,同学矮ǎi  ǎi  ǎi ;比高矮ǎi  ǎi  ǎi;比爱心、爱同学、爱老师、爱爸爸、爱妈妈ài ài ài。并引导学生尝试说一句完整的话,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课中操复韵母儿歌手势舞更是别有风趣,小朋友们边唱边跳,乐于参与、乐在其中,既动了起来,又学了知识,课堂氛围也跟着活跃起来。

  手指操,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合作的方式,回顾所学韵母,同桌两人合作,用手指摆出一个复韵母。看台上展示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成功地利用手指把韵母形状摆出来,原来我们的拼音课除了朗读,也能趣味横生。

  黄老师的课很好地运用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课由两位小主持人登台带领同学们边拍手边读儿歌,做课堂小主人,从经典诵读开始。

  在学习韵母的环节,从认识ai的组成,让学生自主发现单韵母a加上单韵母i就变成复韵母ai,并由此过度轻松掌握ai的读法;之后让同桌两人合作,学习ei和ui ,虽然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但是老师也充分给予展示的机会。

  检测也是课堂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黄老师拿出字母卡,以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强化记忆,巩固学习。

  趣味性是低段课堂必不可少的元素,黄老师在有难度的知识点中加入小故事,如标声调时和同学们讲家族小故事:“a是老大哥,他在帽子给他戴,o是小二哥,老大不在,给o戴。”之后更是让学生也加入其中,猜一猜老三i会说什么,这样既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也灵活地处理了本课难点。

  郑晓娟老师和王灿老师执教的都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慈母情深》。

        郑老师的课由“皲裂”一词导入,通过出示一双皲裂的双手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见过谁有这样的手,学生分享自己的爷爷有一双皲裂的手,因为爷爷干农活很辛苦,本课的情感基调就此落下。

  互学环节目标清晰明了,郑老师让学生抓住“鼻子一酸”这个重点语句,结合环境、神态、动作描写,圈画关键词句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点拨环节,郑老师让学生体会“反复”这一写法,第一处反复七八十台、七八十个、七八十只,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和辛苦,也为后文做铺垫。第二处反复,三次出现“我的母亲”,通过多种方式朗读,体会情感。

  王灿老师在课上先出示一张灰暗压抑拥挤的图片,紧接着播放数台缝纫机轰隆隆的踩踏声,教师无需多言,学生已能初步感知到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和辛苦,也为后文奠定情感基调。

  互学环节,王老师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找到体现“慈母情深”的语句批注感受,目标明确,直击主题。

  文中“皱皱的毛票”“一元五角”出现的时代背景和学生当下生活距离比较远,王老师通过一段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家庭环境并不富裕,但是母亲却能毫不犹豫拿出相当于全家人几天生活费的一元五角给我买书,又怎么不是母爱情深的体现?

  课堂尾声,王老师出示了一组图片,皆来自班级学生母亲工作时的抓拍,有用瘦小身躯推动柴车的母亲,有寒冷冬夜俯身为家人洗衣的母亲,有在菜园辛勤劳作的母亲,有在堆积如山的麻袋中弯腰搬运的母亲。一个个身影那么平凡却又如此温暖。母亲从未说过爱,但是一举一动、每分每秒又都是爱。背景音乐停下,有些孩子的眼眶早已蓄满泪水,课堂情感在无声中走向高潮。文本中的两条线:母亲对儿子的情,儿子对母亲的情,在润物无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名师精准点评

  四位老师的课堂精彩纷呈,名师点评更是诚意满满,老师们把课堂中的优秀之处一一罗列,供听课老师学习,同时也真诚地提出建议,帮助讲课老师进步。

        马桥镇小学王娇老师评潘雪杨老师一课,分享以下优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增加汉语拼音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游戏,多样朗读,保持学生兴趣;活用教材,设计巧妙,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同时也建议潘老师评价要及时,面向全体,对学生的精彩表现和发言,及时奖励小五星,关注到每个小组。

  歇马镇小学章继平老师评黄欣然老师一课。指出黄老师善于用小故事创设乐学情境,注重学生情感激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插图学会三个复韵母;教师用读卡片、做游戏、编儿歌等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同时也建议黄老师,在学生合作找出正确的字母卡片之后,让全班齐读三遍或者小老师领读两遍加深记忆效果会更好。

  付安琼老师评王灿老师一课,肯定王老师课堂上的精彩设计:老师抓住“震耳欲聋”的噪声展开教学,母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工作,使学生从文字的阅读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与深沉;抓住“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的母亲”体会慈母的憔悴、瘦弱、疲惫不堪和辛苦劳累;评学环节,抓住“鼻子一酸”,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让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深入理解了文本,有效地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付老师也给出两点建议:教师语言还欠缺激情,缺乏感染力,语速较快,略显急躁;高年级学生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记笔记,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隆重名师王安青老师评郑晓娟老师一课,给予肯定:这一堂课,情感主线明显,读练充分,以“鼻子一酸”,紧扣课题中的“慈母情深”,构建了这节课的情感主线;放慢镜头,三叹“我的母亲”,反复朗读,思考交流去掉“我的母亲”后有何区别,深刻体悟情感。并提出宝贵建议:老师要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主旨,《慈母情深》一课,母亲不顾辛苦劳累和疲惫不堪,毫不犹豫拿出一元五角是对孩子的爱,是一份慈母情深,同时,作者能发出感叹“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也体现孩子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也是一份慈母情深,要关注到文本中所蕴含的双向情感;同时梁晓声讲述的背景距离学生较远,要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情感。

        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惑。”其他兄弟学校的老师也积极发表自己的所学所得,提出改进的建议。同仁们在交流中分享、在聆听中思考。这种宽松、高效的研讨氛围加强了校级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了中青年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真正将“校联体”工作走深走实。

领导赋予期望

  县教研中心谭老师在听完课后,对讲课的四位老师表示肯定和赞扬:四位老师教风教态稳;课堂生成真实;语文要素落实很好。同时,给出三条建议:

        一、关注教材编排和文本内容

        低段老师尤其要关注文本中出现的插图,让插图贯穿课堂始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利用插图,插图本身就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也可以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

        中高段老师要关注语文单元要素,且重点要放在人文要素上,不要过度注重方法,而是要渗透情感和价值观。

        二、关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

       低段老师要多和学生互动,如课堂小口令,数量还要增加,内容还要更丰富才行。课堂中有很多小儿歌,可以让学生简单编儿歌,给学生更多参与课堂的体验。

        高段老师要尽量放低姿态,想让学生的朗读有情感,老师范读时语调就得抑扬顿挫,可以适当夸张,只有老师先投入情感,学生才有更好的朗读体验。

        三、关注板书设计

       板书有着示范总结作用,板书设计重点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最好能达到课堂结束时,学生能根据板书总结重点知识的效果。

       最后,谭老师对所有新上岗老师提出期望,鼓励他们积极听课,练课,虚心求教,加快自己成长的脚步。

  有人说:“教研是场诗意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本次教研活动增强了老师们的向心力,使我们对语文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作为一个倾听者和教育者,要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充满爱的耳朵,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

 

图文编辑:侯琦琪

初审:王爱丽

终审:周旭

阅读 34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