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学生们在感知、体验的过程中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在10月24日的“家长进课堂”活动中,五一路小学2018级4班学生家长特别邀请了剪纸艺术老师,向学生们教授非遗项目——中国剪纸简要技法,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文化实践课。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中国剪纸历史传承
剪纸早在我国汉、唐时期就被用来作为装饰品,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装饰艺术的一种。应该说,剪纸的起源原本是极生活化的。汉、唐时期的民间妇女就曾以剪纸作头饰为时尚。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演变,剪纸一方面已改变了它的某些传统功效,但它的那种能用简明线条将繁杂事物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特性,却又以另一种怡情悦性的形式吸引着现代人,借用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物质条件和新的艺术手段,给古老的民间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中国剪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课堂上,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历史沿革、剪纸作品的分类及艺术特点,与大家分享各类剪纸技法,并提前准备好了各种材料。在老师的讲解指示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热情高涨,早已迫不及待想要一展身手。
到了动手环节,在老师的指点下,大家纷纷拿起手中的剪刀和纸按照步骤认真地练习,个个聚精会神,一时间剪刀翻飞、纸屑纷落,伴随着剪刀的起起落落,不一会儿工夫,一张张单调的彩纸就变成了鲜活的作品。
课程进入尾声,同学们纷纷展示着自己的作品,与老师分享剪纸的快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文化涉及知识、技能、思维、创新、审美等多方面,在剪纸过程中,大家通过动手、动脑等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从中不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在动手实践中近距离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同学们对剪纸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提升了同学们对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
今后,五一路小学2018级4班将继续筹办传承中华文化系列相关活动,让学生走近传统文化,在探究中激发学习兴趣,启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贡献出一份力量。
编辑:2018级4班家委会
审核:班主任万雅非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