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Y稻草人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沐秋风   “研”而致远

创建于2023-10-26 阅读3118

  秋之美,在于硕果累累;教之美,在于钻研提升。为切实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打造真实、扎实、高效的常规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踏着秋的脚步,10月26日上午,在中心学校领导下,再邑小学和皈依小学的教师相聚在皈依小学多媒体教室,具体研究《认识周长》这一课题。

  周长概念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说陌生,是因为学生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人们为了研究的需要在物体表面或图形中剥离出的图形是一种抽象的认知,图形一周的边线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是看不见的,所以学生对周长的前概念既可能促进正面理解,也可能起干扰或阻碍新知建构的负面作用。说熟悉,生活中也经常会说跑一圈、跑几圈,学生耳熟能详。为了解决学生对周长认知的陌生感,彭老师运用亚运会体育健将夺金时刻,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感受封闭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一概念。在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将图形认识与图形测量有机结合,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内涵的认识,并与此前学习的线段度量以及相关长度单位相互关联。关于例题的设计,安排辨一辨、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采用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等活动,帮助学生获得问题解决的基本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体会概念的本质属性。

  彭老师这一节课在教学中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思考活跃,积极举手,发言面较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科学合理的进行分工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课题研究环节中,从“学生发言”、“教师发言、“教师评价”、“小组活动”、教学内容在新课表中的体现”这五点出发,多维度、多角度对本节课提出了精彩评价。老师们各抒己见,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启迪教育的智慧。

  中心学校领导李苗柱老师、王德刿老师及中心学校数学教研组成员王石春老师认为:规则图形学生很容易算出来,而曲边图形无法用直尺测量,需要化曲为直进行转化,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通过具体操作活动认识周长,为抽象周长概念提供感性材料,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以及在测量中要正确看待误差,从而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会选择合适的工具、单位、方法测量,发展学生的量感。新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在解决认识周长等实际问题中,逐步积累操作过程,形成量感和初步的几何直观。彭老师课上通过绕线唤起学生已经的实际经验,把未知转化为已有经验,学生更易懂。接着又让学生摸不同图形的一周边线,从图形的直观感知出发,再去探索周长测量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中心学校副校长孙锐提出课堂教学的五大环节如下:1、情景导入;2、周长定义;3、测量方法;4、生活中的周长;5、课堂小结。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伟后续做准备。“周长”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如何让概念中每一个词都得到透彻的理解,是我们定下教学内容后就一直思考的问题。设计不到位,概念教学便会成为教师直给,学生死记硬背的课改前的情况。不仅如此,当学生再接触面积学习时,便会与周长区分不清。为此,我们决定以问题为引领,以学情为依托,以课堂活动为抓手,将周长概念具体形象化。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孩子的智慧生在手指尖上。”所以孙副校长提出:认识周长后,如何来测量周长?应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使得求周长的方法更直观、更灵活,而且有意识地渗透了数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发展了空间观念,还实现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

  勤奋耕耘方致远,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活动,老师们在研讨中交换了观点、学习了方法、更新了理念,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在今后《图形与几何》版块中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思路更加清晰。感谢团队协作的强大力量,期待在和谐合作的氛围中奋进,在融合交流中创新发展。

图文:何春艳

初审:姜文杰

终审:孙锐

阅读 31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