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百师送百课”助学支教志愿服务活动

四会市四会中学高新学校
创建于2023-10-26
阅读 139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贯彻落实肇庆市教育局印发《肇庆市中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工作室管理办法》的精神,更好地促进肇庆市名教师工作室的活动开展,肇庆市张育斌名教师工作室杨俊煜老师、肇庆市谭景锐名教师工作室曾凡英老师在2023年10月24日(星期二),于德庆永丰中学参与本学年肇庆市“百师送百课”助学支教志愿服务活动。

       本次工作室的联合下乡“百师送百课”送教研修活动效果显著,学生听课积极,取得圆满成功。

活动一:杨俊煜老师——《4.3质量守恒定律》

  本次肇庆市“百师送百课”活动德庆站化学送课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首先由肇庆市张育斌名教师工作室杨俊煜老师授课,杨老师充分利用了课堂的演示实验进行探究,课堂教学环节衔接紧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认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质量守恒规律。杨老师的课堂做到了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一节高效率成功的化学课.杨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简单概括如下:

【新课导入】:狄仁杰的迷惑

       杨老师通过《神探狄仁杰》中的片段来引入新课,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铁生锈之后质量变大,这些现象应该怎么解释呢?视频中狄仁杰和李元芳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课堂上的每一位同学,这样的引入,极大的调动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杨老师顺势提出了两个问题:

       1.质量的变化一般有哪几种情况?

       2.它们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化学变化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做出猜想】你的猜想是???

       有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猜想后,我们怎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杨老师将课本【实验4-7】、【实验4-8】两个实验的装置摆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来找两个装置的不同。

       通过学生的详细观察,发现两个实验所用的天平、药瓶、仪器、组装方式没有什么明显差异,只有橡胶塞不同。【实验4-7】用的双孔橡胶塞,【实验4-8】用的单孔橡胶塞,这样第一个实验的装置是没有密封的,与大气相通,第二个实验的装置是完全密封的,不能与外部发生物质的交换。在稀盐酸与大理石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什么物质可能会跑到装置外部去呢?

       在杨老师将反应的原理展示给学生后,让同学们观察生成的三种物质。课堂上学生们交流讨论后,发现生成物中熟悉的二氧化碳这种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气体,它可以挥发到空气中。因此,【实验4-7】开放的体系,会造成气体挥发,天平不能称量到气体的质量,对实验验证造成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与或者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封闭的体系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但是对于没有气体参与和生成的化学反应,对体系是否封闭就不做要求。例如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的是蓝色沉淀物,就算在开放体系中进行实验,也能得到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结论。

【得到结论】: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的生成物质量相等。该定律适用于一切的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该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关系,不是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反思与评价】:

       1.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如何解释?它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提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生成物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质量减少了。

       2.铁刀生锈后质量增加,如何解释?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提示:铁+氧气+水→铁锈)

       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所以最后生成的铁锈的质量不仅包括铁的质量还包括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

【课堂小结】:

       在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之后,杨老师利用氧化汞受热分解,从微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在这个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活动二:曾凡英老师——《4.3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节课由肇庆市谭景锐名教师工作室曾凡英老师授课。曾老师不仅利用了课本演示实验,还设计了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曾老师教学过程简单概括如下:

  曾老师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创设了两个情景引入新课。情景一: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情景二: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敞口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金属灰的质量比金属的质量增加了,因此他认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增加。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时,却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从这两个情景的引入,让学生在情景中分析得出不同结果的原因,然后曾老师再顺势地提出一个问题:在化学反应里,物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有什么变化呢?让学生对变化的结果进行猜想。

       根据之前学生学习的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学生经过积极的讨论,一般会做出以下猜想:

       ①反应后质量变大

       ②反应后质量变小

       ③反应后质量不变

【任务一】: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和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有什么关系?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了关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猜想后,曾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的探究演示实验,曾老师直接利用课本的【实验4-7】、【实验4-8】对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进行探究。

  通过【实验4-7】、【实验4-8】发现,系统是否封闭,会对实验的探究结果造成影响。那我们反应的体系应该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呢?曾老师提出问题后,开始对学生进行引导,我们是考虑反应本身前后的质量变化,就要排除外部环境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所以封闭系统的实验结果,跟能说明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

       【讨论分析】根据波义尔实验和拉瓦锡实验装置,分析波义尔测得汞加热后质量增加,而拉瓦锡测得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的原因?

【任务二】:分组探究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反应前后质量关系。

  通过任务二的实验,学生们就更加明白,对于化学反应而言,是一定遵循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原则的,而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因为没有气体参加反应和气体生成,所以不管同学们选用开放型反应装置还是封闭型反应装置,对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都没有影响。

       1、敞开体系型适用范围:可以用于验证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

       2、封闭体系型适用范围: 适合验证所有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

  有了课本的【实验4-7】、【实验4-8】演示实验为基础,曾老师在任务二的实验探究过程中,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班级里同学们按组别,进行任务二的三套装置实验来完成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实验。同学们实验操作积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实验结果清晰。

【任务三】:讨论分析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的实验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并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任务四】:微观探析质量守恒原因。

       在前面学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时,学生们就已经知道我们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宏观角度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原理就是反应的“三不变原则”,即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学到这里,曾老师就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帮助学生理解和突破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是和反应后生成的生成物质量相等;从微观角度看,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数目、质量满足“三不变原则”。而这个微观角度的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为《4.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做好了铺垫。

活动三:课后评议

  同课异构课活动后,德庆教师发展中心何镜伟部长、永丰中学董燕清校长参与评课议课活动,并对两节课进行点评。

       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强化开放性,在学生自学习方面,不是教师领着学生说边说边做,而是教师用预想的设计实施教学。此过程还应有实验不同的分组,以便对现象不同,装置不同,结论不同增加分析。在组织学生交流、汇总、提炼、得出结论,可能会更恰当些。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的合作,使学生在多种体验中形成共性的认识,来体验自然科学的实际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严谨和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的实际过程。认识实验是化学获取正确结论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对化学实验的各个环节引起足够的重视。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都采用有自主、合作、启发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活动四:张育斌老师讲座

       评课议课活动后,张育斌老师对第九次课改(2022-现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解读。

       第九次的新课程改革,张老师从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课程的管理等6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新的课程更加的突出了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置化学学科综合性、实践性、连续性、进阶性的题目练习,以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综合性人才。

活动五:合影留念

⭐️

编辑:吴其波

初审:谭景锐

终审:冼建毅

永丰中学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永丰旧街
阅读 139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