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秋意怡人,温暖的阳光铺洒在每一个角落,万物仿佛被镀上一圈金色的花边。为让学生在农耕劳动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感受劳动的辛苦和快乐。激发学生劳动兴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播下传承中华农耕文明的种子。紫微小学三年级四班开启了本次快乐的研学活动。🌈
趣味运动会
本次研学的目的地是位于海宁市周王庙镇西南部的云龙村。一个被誉为“一个金龙降落的地方”。刚进村,满眼都是江南水乡村庄的精致和魅力。
在如此美丽的地方,同学们首先开始了热身运动。“桃花多多开”、“默契挑战赛”等各种游戏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欢乐小农夫
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在各种劳动形式中,农耕劳动的价值无可替代。农耕劳动是最传统的劳动形式,农耕劳动教育能更好地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传统劳动精神。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纷纷体验了如何使用铁耙;如何用生活的智慧松土;收割甘蔗。
拖、抗、拽、拧、拉,各种动作齐上阵,虽然累,但是手里粗壮的甘蔗是美好的回馈。
古今云龙
要了解一个地方,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参观博物馆,对于云龙村来说,始建于2016年的云龙记忆馆就是最好的途径,里面展示自南宋以来云龙悠久的蚕桑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刚进入展馆内部,同学们抬头那条由15000余颗蚕茧制作而成的金龙,宛如一件艺术品,堪称华丽非凡。
老师带领着同学们观看馆里24种不同字体的蚕字画、获得的一系列荣誉奖状、各级领导、国外来宾到访的珍贵的老照片以及养蚕种桑老物件等一系列展现云龙蚕桑历史的展品。中国蚕桑第一镇果然名不虚传。
竹编技艺
竹子的利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苏轼曾经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其实,早在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用竹来编织器具。
同学们坐在研学基地教室里,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用竹片编织一艘乌蓬船。
劳动实践研学活动虽然结束了,但让我们明白了美好的事物是靠辛勤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一滴滴辛勤汗水,换来了我们无比的喜悦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