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历史学习  优化历史思维——新建路中学九年级历史学法指导

新中
创建于2023-10-26
阅读 101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标准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

       在每个板块之前以“通论”的方式概述该时段历史的基本线索及主要特征。每个板块的学习内容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时代特征。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

【历史考什么能力】

  历史考试的能力重点有以下四点:

       第一,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

       历史学习中不仅是读课本,更是读史料、读题干。 中考题十分注重对文本的理解, 这就要求我们有很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做到 “稳、 准、 狠、快”。一般来说,考试时审一遍题,就要迅速抓取出“谁,什么时间,什么背景,出于什么目的,做了什么事 (说了什么话)”这几条信息。

      读懂材料是历史学科的核心。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当有意识的多读题,限定时间快读题,限定时间做题,用考试的态度做题。

       第二,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

       学科内,不仅仅需要同学们能够理解和熟悉材料题目的题干所要表达的具体含义,而且要求同学们能够迅速找到历史教材上的知识与题干之间的潜在关系。学科间,文史不分家,语文功底对历史学科是有一定影响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功底, 面对史料原文, 就很难深入地理解这一道材料题的题干内容, 可能会影响答题要点的全面、 系统。 我们经常谈到的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其实就是迁移能力的体系。

       第三,考查多角度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

       学历史,一定要学会“多角度、 多层次阐述”。什么叫多角度、 多层次?比如,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要从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等方面阐述, 决不能只写一个原因; 再比如,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好的方面、 坏的方面, 决不能只写一个方面。这些, 看似简单,但其实是多角度、 多层次阐述的入门级别。到了高中,难度会大幅提升。

       第四,    所有的历史题都有一个共性——都能反映一段或大或小的历史背景,年年考、总是考、绝对考的无疑是历史背景。学历史,如果能对各种背景都了如指掌,那同学们的学科基本素养就已经具备了。这也是冲击高分并且稳住高分的最重要的基础,这需要同学们极度熟悉课本、吃透课本。

【历史怎么学】

一是搭建历史框架

【思路】整体框架-局部框架-具体框架

【步骤】

第一步: 整体框架

把初中三年的历史课本全部准备齐,先把这6册课本看一遍。历史课本并不难,就像看小说一样,很快就能看完。然后,把框架整理出来。

       初一、初二是中国史, 初三是世界史。要清楚整个初中历史是怎样构成的,站在全局、整体的角度去看历史(要有全局观、整体观),而不是一开始就扎进具体的知识点里。课后每册课本都要做一个框架图,重点内容要熟悉(即便不刻意背,也要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上课听老师讲具体的知识, 就等于在框架里“填肉”。 比如

第二步:局部框架

【特别提醒】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框架图,一定不要面面俱到、事事都有,只要同学们自己能看明白即可,只要能对同学们起到提纲挈领、以点带面的作用即可。目的是梳理思路、掌握全局。

第三步:具体框架

具体学习中,每个单元学完, 都要做框架图(思维导图)。框架图一定要在认真看完课本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做,没有思考的过程,不会有实质上的进步。这一步,是要有具体内容、具体知识点的。比如:

  真正有用的并非是框架图本身,而是这张图背后的结构化思维、通过深度思考形成的知识体系。当同学们掌握了这个学习习惯和方法, 就会摸清了历史框架和套路。用这个方法去复习初中历史, 完全是降维打击——因为初中内容真的不难,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没问题。记住,同学们现在所作的一切,都是直指中考、铺垫高考。这些方法运用熟练了,对高中学习大有裨益。

       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既浅又少,死记硬背也没问题;初中必须建立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以体系化、系统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去学习,这样才能学好。

二是真正吃透课本

前面“搭骨架”, 这步“填血肉”。

课本具体要看什么呢?——每个字!

包括前言、 目录、正文、注释、地图、课后练习题、思考题,每课穿插的小疑问。课本是一切一切的基础,同学们要反反复复看课本,然后,重点内容背过。

       (一)掌握一个原则: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 课本里进行描述的脉络都是“五步走” , 即:1背景(原因)—2过程(发展)—3结果—4 影响—5评价。

所以,要形成思维模式。都从这五个角度去思考储备学习, 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同学们的思考能力和迁移能力。这也是前面我们提到的: 多角度、 多层次阐述问题。

      一些历史题型,比如:

      原因——对应背景原因题

      过程——对应一些概括题(措施/观点/对比/特点)

      影响——对应影响意义题

      评价——对应评价/启示题

      这些题型对应的专业术语表达都能从教材中学到。

      (二)做到两个必背:

       1.时间轴。

       脑海中要有一条“时间轴”,也就是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绝对不能把时间孤立起来背,要把它放在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中背,在头脑中清晰完整的构建起该阶段历史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否则就算是把所有的时间都记住了,时间轴对同学们而言也不过就是数字的排列组合而已,根本应用不在考试当中。

        2.阶段性。

       每一个历史阶段, 都要从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总结,这也是梳理历史进程, 把握整体观。 如果一开始不会做, 可以找网络搜索,看看人家整理的阶段性特征思路是什么、框架是什么。 当同学们知道了怎么做以后,要自己动手做了, 重要的是总结、 提炼、 归纳。

       (三)怎么背。

       一段文字, 必须要先分层、再标记、理解背。

先分层,也就是说这段文字表达了几层意思, 一般是两种情况:

1背景(原因)—2过程(发展)—3结果—4 影响—5评价

1政治—2经济—3文化—4军事—-5关系

      再标记, 也就是标记序号、 关键词(整句话的提炼), 方便记忆。

      理解背, 历史就是两个方面: 人的主观和时代的客观。 一个历史事件, 一段历史背景, 要从客观和主观方面去考虑、 去理解、去联系,慢慢织成一张网, 而不是死记硬背。

       当同学们的学习深入到一定层次时,课本、笔记本、大事年表等等之类的东西就已经不是背的了, 而是像字典一样用来偶尔查一下的。

这就是历史学习中的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

制作:九年级历史组

审核:教导处

阅读 101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