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教师风采,他山之石显育人匠心——记银川市第十二中学、银川市第十中学历史组教研活动

教研
创建于2023-10-26
阅读 56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为深化课堂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扎实推进新课程实施,加强校际交流互动,营造教师互帮互学的良好教研氛围,10月25日,银川市第十二中学和银川市第十中学历史教研组在银川市第十二中学合作开展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来自两校的七年级秦永涛老师、何海平老师和八年级王萌老师、贾巧来老师分别进行精彩授课。银川市第十二中学校长马卫、副校长白月华,银川第十中学校长马涛、副校长杭竹英、兴庆区教研员杨芹老师以及两校全体历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上午的活动课题是七年级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来自银川市第十二中学的秦永涛老师和银川市第十中学的何海平老师进行同课异构。

  银川市第十二中学秦永涛老师授课

  银川市第十中学的何海平老师授课

  教而不研则浅。课后两位老师针对自己课堂教学分别进行反思,之后,银川第十二中学沈冰老师作为主评人分别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专业的点评。秦老师的课举重若轻讲重点,他立足于七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和感性经验为主的心理特征,将知识进行了分解,采用了分步推进的方法,帮助他们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历史知识学习。在本课中,秦老师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在轻松的氛围中帮助学生完成了重难点的突破和本课知识的学习。何老师的课则是举轻若重育素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不是凭空形成的,也不是靠灌输生成的,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用科学的思维透视和论证历史,才能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和发展。何老师设计的课堂活动基于史实叙说的历史解释、特定时空下的历史认识,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融入,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七年级学生提升学科素养。

  教研员杨芹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做了详尽的剖析,在肯定闪光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比如紧抓新课改理念、渗透五大核心素养、精选和优化课程内容、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她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大单元视野下的课程整合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历史课堂,使在场的所有老师受益匪浅。

  下午的活动课题是八年级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首先是来自银川市第十中学的贾巧来老师进行展示,贾老师的课设计感强、结构完整、衔接流畅、内容丰富、趣味性强,适合八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她尝试将大概念线索贯穿整个课堂,符合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中,贾老师亲和力强,对学生多次使用鼓励式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热烈。课程最后,以“青春之歌”朗诵作品收尾,引发了全体师生的无限思考,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勇于承担时代责任和从小树立远大人生抱负的种子。

  接下来是来自银川市第十二中学的王萌老师执教,王老师用《新青年》引领新文化,设计精巧、线索清晰。课堂上,王老师以扎实的专业功底,流畅的语言表达,恰当的素材选取,引导学生认识到《新青年》不只是宣传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更是当时吹响“民主·科学”号角的“冲锋号”。一堂历史课,不是史实的简单罗列,史料的机械堆砌,结论的累累笔记,而应该是在学习历史时的过程性思考,本课中王老师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有师生互动,更有生生交互,使师生达到精神上的共鸣,整个课程很好的贯穿了新课程理念,为全体观摩的老师提供了示范。

  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进。两节课后,两位执教老师从教学设计、课堂生成等方面进行了自评、反思。随后,银川市第十中学的何海平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何老师从课标研读、史料选取、结构设计、专业素养等方面给予两位青年教师以悉心的指导。同课异构,上的是课,碰撞的却是思想,在活动中,不仅执教的老师有所收获,听评课的老师们也深受启发,对"上好一堂历史课"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最后,两校领导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很高评价,她们充分肯定了几位老师在本次教研活动中的精彩表现,鼓励老师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悉心钻研,开拓思路,不断精进。

       备课组长秦艳萍老师做了活动总结: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使大家领略到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让教师在比较、反思、碰撞的过程中,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

  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愿我们于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抱团成长,共研共学。

图文编辑: 谢明霞

初审初校: 谢明霞

复审复校:    陈俐俐

决审复校:    白月华

阅读 56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