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林尽染的秋叶还未消散,初冬的风又带来了微微涼意。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气候多变早晚温差较大,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抵抗力比较弱,极易受到流行性传染疾病的侵袭。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教职工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增强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储备,更好的守护幼儿健康成长,10月25日童颜幼儿园组织开展了以“重视防范,守护健康”为主题的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
科学防控,知识先行。何老师先讲解什么是传染病,然后图文并茂地向全体教职工介绍了新冠肺炎、传染病概述、常见的传染病防控、幼儿园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说。
在培训中,全体教职工认真倾听,仔细做好笔记,积极的学习秋冬季节传染病预防知识,将内容谨记于心、学以致用,为幼儿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何老师提出,各班级要严格按照幼儿园消毒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还同时强调了各班要重视晨午检工作,密切关注幼儿的身体状况,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锻炼,增强幼儿体质,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秋冬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现将以下几种常见的秋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分享给大家,请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一)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通过间接接触被污染物品传播。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达39-40℃),可出现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和头痛、肌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二)病毒性腹泻(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导致病毒性腹泻病的重要原因,以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为主要症状,其中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由于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常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内引起聚集性疫情。
(三)水痘
水痘作为学校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具有起病急传播迅速极易暴发流行等特点,常在托幼机构和中小学中引起暴发流行。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和痂疹并伴有较轻的全身症状为其特征,皮疹先发于躯干和头部,呈向心性分布。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胙腮”,是一种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为腮腺炎病毒,大多数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五)手足口病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
(六)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常见于婴幼儿,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症状表现为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咽痛,吞咽时尤甚,流涎、厌食、呕吐等;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
家园共育
何老师特别强调将合肥市卫健委发布的秋冬季节传染病预防小知识转发班级群,让家长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方法,提高幼儿自我防护意识,做好家园共育共同为幼儿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秋季卫生保健小知识
(一)学会科学洗手
餐前、便前、便后、擤鼻涕、打喷嚏后、揉眼睛前、外出回家、到园后、外出接触公共物品后都要及时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记住七步洗手法,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力-腕。
(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养成使用公勺公筷和分餐制的文明用餐习惯。保持空气流通;尽量不去人群拥挤,空气混浊的场所;有条件的可尽量接种相应疫苗。
(三)加强运动,合理膳食,保证营养
坚持户外,多运动,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做到平衡饮食,才能减少秋季发病。
此次培训活动,增强了全体教职工对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意识,也提高了对常见传染病的早期识别和落实防控措施的能力,为切实做好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奠定了基础。
撰稿:王诺
拍照:王诺
审核:何香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