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根林博士 上海市浦东新区语文教研员,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名师基地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培计划语文工作坊主持人,中国思辨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教育部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上海市基础教育课题评审专家库成员。现任弋阳县教育体局带教基地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当秋天的风韵染上蔚蓝的天空,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秋意绵长、硕果芬芳。转眼间,弋阳县带教基地胡根林工作室的成员们携着火热的教育激情穿过了夏日,迈进了充满诗意的金秋。
10月25日,弋阳县带教基地胡根林工作室在弋阳一中举行了基于任务群教学的现场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课堂展示、评课议课、专家讲座三部分组成,弋阳一中、弋阳二中、华东师范大学上饶实验中学全体工作室成员参与其中。
精彩课堂展示
进退皆人生,吾心即归途。弋阳一中金莹老师带来的是《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联读课。以两幅突出诗人形象特征的画像导入课堂,让学生的学习始终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为活跃校园文化,校团委将举办“赏经典诗文,品诗意人生”系列活动,请大家踊跃参加,让“经典咏流传”。整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任务一,感诗风,明情感;任务二,析手法,明形象;任务三,知人论世,体会生命的诗意。
金莹老师对重点知识的讲解清晰准确,活动开展有条不紊。她教态自然,语调轻切,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同学们敢于自信大方地展示自己。
传统节日不能忘,尊重传统放心上。华东师范大学上饶实验中学的郑捷老师带来的是《拿来主义》的重点突破课。他设置的任务情境是:近期,网络上出现了名为《洋节入侵,圣诞节恐成为第二个春节》的文章,热度居高不下。高一(16)班的学生,对此展开了“如何面对洋节入侵和传统文化不断淡化”的讨论。大家从鲁迅《拿来主义》一文中寻找灵感,让讨论变得更加深刻。整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任务一,紧扣课文,咬文嚼字;任务二:围绕“大宅子”的剧本创作与演绎;任务三:鲁迅的观点和说理方法给我们的启示。
郑捷老师上课幽默风趣,在欢快的气氛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剧本创作与演绎环节别开生面,颇有创意。
学习共同体深入研讨
听课评课促交流,教研氛围格外浓。课后,参与听课的老师进行了积极的评课,展示了良好的疑义相与析的良好氛围。工作室主持人胡根林博士做最后点评,他认为这两节课充分体现“双新”理念,亮点很多。金莹老师的课设计精巧,任务合理,环环相扣,教学语言亲切自然,学生在课堂中呈现出很好的状态。同时他建议在两个方面可以作调整:第一,帮学生梳理清楚四言诗发展到五言诗的诗体发展的意义。第二,最后环节,可以读写结合,通过知人论世,达到更深入的以意逆志。郑捷老师的课堂设计有创意,教学有魅力,尤其大宅子的部分用台词创作与演绎的方式呈现,生动形象,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他分析,这节课如果能压缩遗产鉴定环节,把时间腾出来,回扣任务情境,让学生借鉴鲁迅观点和说理方法写一两百字的短文,在教学评的一致性上会体现更充分。
专家讲座指导
胡博士针对上述两节课,从单元角度进一步做了解读。他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课标表述、“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实施特点、单元教学设计的重难点三个维度讨论了必修上第三单元的设计思路;对于《拿来主义》所在的必修上第六单元,他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课标表述、“思辨性阅读与表述”任务群的实施特点、该单元的教学重难点三个角度作了深入分析。他强调,新课改提示我们,要走出单篇课文单篇上的传统路径,要学会在单元整体设计基础上开展单元引读课、重点突破课、整合性阅读课、表达与交流课和梳理探究课等多课型的探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观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观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