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丰收的季节,息县第三初级中学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六·四”优质课大赛。在孙校长的指导与吴组长的组织下,生物组共有八位教师积极参与赛课。下面让我们共同领略八位老师的不同风采吧!
赵玉凤老师讲授的《细胞的生活》,首先创设烧伤病人需要换肤的情境,通过形象的举例,使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表现上,学生积极性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培养了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是学生活动方式不够丰富,若有一些动手的活动,效果会更好一些。
徐茜琳老师带来的是《细菌》,通过播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手指放大后细菌的视频引入课题。教学过程逻辑性较强,教学思路严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以知识树的形式展示, 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巩固所学知识。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技能训练,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深刻理解形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意义。
梅婷老师讲解的课题是《动物细胞》。本节课通过展开式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了擦→滴→刮→涂→盖→染的步骤。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充分的备课,紧扣课程标准要求,教学重难点突出。但是在课堂的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让学生动手画动物细胞结构图浪费了较多的时间,导致留给孩子做课后习题时间不足。
陈振旺老师执教《动物细胞》,教学步骤由浅入深,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通过比较植物和动物细胞实验步骤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准确归纳总结。探究积极,归纳水到渠成,纠错及时有效。但没有对处理小组实验效果不佳时深入分析原因,以及调整实验时间并注意动手操作可能带来的误解。
顾鑫琪老师讲授《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本节课通过一段食物腐败的视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讲解详细,让学生深入理解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概念。课堂活动设计合理,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板书设计不规范,给学生解读细菌、真菌的时间稍显不足,需要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加以改进。
张坤老师讲授《动物细胞》,本节课首先回顾了植物细胞培养的步骤,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两者之间的异同。在讲述培养过程时,学生阅读课本自主总结和借助课件展示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培养的过程及把握注意事项。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严谨,教学效果较好。重点难点突出,操作演示正确规范,课堂容量、密度适当,符合认知与发展规律。能有效地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但不足之处是引入新课不够精彩,没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吴静老师带来的《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从日常生活中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讲起,首先分析日常生活中它们与食品制作的关系,然后又分析了细菌和真菌与食品保存的密切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从理性到感性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在情境学习中讨论研究,达成共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课堂上,课程设计精巧,结构紧凑,层层深入,多媒体运用恰到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气氛活跃,扎实完成了课堂学习目标。但由于本节课涉及到知识点有很多,很多地方只能有选择性的学习,同时还需要对难度进行合理把握,在一节课里想把一些知识讲得很透,很难做到。
杨新云老师讲授《真菌》,通过显微镜观察酵母菌,青霉菌的装片活动得出真菌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之分,多细胞的真菌由菌丝构成,并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对比酵母菌、细菌,植物细胞的结构图,得出真菌细胞的结构特征:有成形细胞核,无叶绿体。对蘑菇生活环境的观察,总结出真菌喜温湿,需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进行生活,并与其没有叶绿体的结构特征相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但学生积极性不高,还需要老师更多关注。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中起步、积累、丰盈、蜕变。赛课活动虽然暂告一段落,但它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激励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只要我们肯钻研、肯付出、肯奉献,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出现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景象。征途漫漫,唯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