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小学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东四小学关于秋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创建于2023-10-25 阅读3366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 

       进入秋冬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也正是秋冬季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同时,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易形成传染病的传播。为预防和控制秋冬季节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现就秋冬季节传染病防控有关注意事项与您分享,请您切实履行好孩子第一监护人的职责,和学校共同携手做好秋冬季传染病预防与监测职责,通过家校联动,阻断传染病渠道。

  让我们一起加强传染病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世界上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像是没有穿“外套”的细菌。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均可以杀灭肺炎支原体。

       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但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

       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它导致的肺炎与新冠病毒的致病方式完全不同。引起肺炎的病原体一般都有季节发病的情况,支原体肺炎近两年,尤其今年在我国一些区域流行,有少数家庭或班级出现聚集发病情况。

流行特征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

  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一般咳嗽比较剧烈,而且在发热退后咳嗽还可能继续1-2周。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还可引起肺外并发症,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肺炎支原体肺炎一般属于间质性肺炎,因此临床体征往往轻于影像学检查结果,而且临床症状消失后,肺部影像学检查还可能有炎症表现。

      

  由于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大家所熟悉的青霉素和头孢,这类抗生素都是以细胞壁作为靶点,因此对肺炎支原体完全无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目前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因此,大家如果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应及时就诊,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切忌自行盲目用药。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阵发性咳嗽、痉挛性咳嗽、咳嗽2周或2周以上,以及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的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较长,如未经治疗,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

流行特征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非典型或轻型患者在本病的流行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百日咳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可在成人、青少年、婴幼儿之间互相传播,家庭内以成年人传播给婴幼儿多见。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全年均可发病,病愈后免疫力不持久。由于百日咳发病率较低,人接触百日咳鲍特菌机会少,免疫力不强,因此均可再次感染。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历年监测数据显示,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峰季节,9-10月是次高峰季节。

流行特征

  手足口病属于自限性疾病,以普通型为主,一般7-10天可以恢复。主要表现: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的皮疹,可伴有咳嗽、流涕,患儿由于口内疱疹会出现口痛拒食。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恢复后不留疤。需要注意的是,皮疹一般不能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不能以皮疹定轻重!也有一些重症病例,表现为高热不退,出现神经系统及心肺功能损害,如精神差、头痛、嗜睡、易惊、呼吸心率增快等,需要住院治疗。

  密切接触是它的重要传播方式,碰到被病毒污染的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毛巾、床上用品等就有可能感染;孩子爱玩的摇摇车等也可能是传播病毒的帮凶。

       通过食物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呼吸道飞沫传播也是它常使用的 “交通工具”,但是如果给孩子戴好口罩,病毒就会被挡在外面。

新冠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是2019年年底新发现的一种冠状病毒。目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的优势流行株,与原始毒株或其他毒株相比,感染的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但毒力(导致严重疾病和死亡的能力)减弱。

流行特征

  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4天,平均为2天,临床表现一般为突发高热,咳嗽、咽痛,可伴寒颤,部分感染者可出现肺炎、心肌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可进展为重症甚至死亡。

流行特征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其次也可经口腔、鼻腔黏膜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比如手触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又接触口鼻也可引起感染。

        如果除了打喷嚏、流鼻涕,同时还伴有发烧快、烧得高,体温 38.9℃ 以上,吃退烧药都难退烧;精神状态差、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孩子表现为精神萎靡或异常烦躁,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就是流感,人群普遍易感。

        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传播能力,全人群普遍易感,且感染后免疫保护时间短,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疫情的最主要病原体,常在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引起传播。随着中小学校的开学,孩子们又开始了集体生活,诺如病毒在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播风险增加。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为自限性疾病,病情轻微,通常持续2-3天,预后良好,但不排除个别老人或者孩子症状严重,持续时间更长。

流行特征

  感染诺如病毒后可导致急性胃肠炎,一般在摄入病毒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具体传播方式多样: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体或用具; 接触呕吐产生的气溶胶等均可造成诺如病毒传播。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牡蛎等双壳贝类可以富集海水中的诺如病毒,为高风险食物。食源性传播所致疫情多数由感染诺如病毒的厨工污染食物所致。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秋冬季传染病的关键,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因此,居家每天都应适当开窗通风。

2.节假日尽量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或封闭性场所,如果必须到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时,养成科学佩戴口罩的良好习惯,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3.注意手卫生,勤洗手,用肥皂和清水搓洗20秒以上,条件不允许时可备免洗洗手液清洁双手。

4.避免近距离接触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人,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增强机体免疫力。

6.接种疫苗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段,应及时接种疫苗。

7.如出现身体不适应注意多休息、多喝水,不带病上班、上课,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总之,日常生活中通过采取以上预防措施,养成好的生活行为和卫生习惯,可很大程度减少秋冬季传染病的发生。

  亲爱的家长,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关注的大事,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希望您与学校共同携手,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构筑绿色安全的屏障!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阅读 336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