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在花城小学开展了小学音乐中心组的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是做好迎接“十省市中小学音乐新课标、新课程、新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的课例准备工作。活动由花城小学陈贤军副校长主持,中心组全体成员及参加课例展示的周琼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课例观摩】
如果说麦浪阵阵、广阔无垠的田野是一种期盼收获的美;娇羞连连、摇曳生姿的花蕾是一种渴望绽放的美,那么欢声脆脆、可爱活泼的孩子就是一种期待成长的美。
课堂伊始,周琼老师通过律动和玩银铃的活动,点燃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接着,击拍、走步、二声部学唱等一系列环节中,周老师一路带领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老师灿烂的笑容、优美的琴声,让孩子们的心为之绽放;体验式的活动教学,让孩子们的热情为之高涨;开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思维的火花为之四射……
整节音乐课都是以核心素养为主线,让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动觉器官,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快乐的啰嗦》,同时也了解了多彩的彝族文化,感受到了彝族人员团结友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精彩评课】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心组老师的听评课水平,同时也给周老师更多的灵感和想法,音乐教研员曾辉华老师要求中心组的老师逐一进行评课。曾老师提出评课的期望与要求,希望老师们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评课开始前,周老师对本节课的背景和设计进行简单说课。周老师谈到了多声部合作演唱、设计摇铃、队形设计等的想法,提出想呈现一节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课给大家,之后大致为老师们讲解了设计的各项流程。
首先评课的是国家课例一等奖获得者余快老师。余老师提出希望周老师的上课热情再高涨一些,歌曲的演唱速度再快一些。她还建议低声部加入双音的演奏,并提出是否可以更换教学器材,让教学器材不仅达到解决教学难点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在课堂尾声达到烘托气氛的效果。
接着,老师们一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点评嘉宾有点多,但是确实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为了不错过学习的机会,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比如许凤莲老师提到了课堂实践部分互动是否可以多一点;沈鸽老师提出老师要多一点内在的课堂感染力;叶子君老师建议学生的位置不要变动太大;廖斯佳老师建议周琼老师写逐字稿练习;宋文珊老师提出评价语言应该更加丰富;邹莹老师则提到了歌曲如何具有名族味道,是否可以更换教学乐器,并为大家提出了大单元教学的一些设想;曾洁文老师则建议伴奏音乐出现的次数要增加;郑薛雅老师提出了可视化评价、课堂氛围的烘托等建议;李敏老师提出了是否可以采用平板电脑来获得民族乐器的音效;周志鹏老师则提出要充分发挥授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展现自己的专业本领……
陈贤军老师提到每位听课教师的价值取向都不一样,但是,只有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音乐课堂中教师能够用音乐特有的美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就是成功的课堂。
最后,音乐教研员曾辉华老师进行本次活动的总结,曾老师认为周老师这节课应该展现龙岗合唱教学的标杆水平,不仅要唱好、舞好,也要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曾老师提到中心组承担着引领音乐学科发展方向,提升教师听评课水平的任务,希望中心组的教师都能够认真研读新课标,并将课标中的只是运用于课堂研究,不断提升课堂的水平。
文字与编辑:阳势
初审:邹雨芯
终审:曾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