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手机对于生活的影响”,养成“手机使用需适度”的认知模式,10月23晚高二(6)班“青年之辩,思辨人生”辩论活动如约举行,此次活动由秀琪担任主持人,唐宇希曾担任计时员,高二(6)班全体学生参与活动。
辩题:手机拉近还是疏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手机是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它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交流方式,但是也有人认为手机疏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因此,正方认为:“手机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反方认为:“手机疏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巧妙辩思,精彩绝伦】
比赛由开篇陈词、攻辩、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四个环节组成。在开篇立论环节,双方一辩流畅清晰的表述和落落大方的肢体语言给比赛增添了一份节奏感,使这场思想的盛宴紧紧抓住了场上每个同学的心弦。
正方观点:通讯工具的发明,为我们解决了维持复杂人际关系的烦恼。通讯社会的便利,正是在于无法面对面进行交流的时候,为我们提供一种联络感情的工具。联络工具的进一步发展,使人心更加相连,手机这一联络工具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实现了天涯变咫尺。由此可见,手机毋庸置疑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反方观点:手机的发明与发展深刻地影响到了人们的交流方式。手机的普及和使用,减少了直接面对面的沟通。这个现象表明了手机交流的方式太过于单一,这恰恰证明了仅靠手机的交流无法拉近距离。故而手机交流的高效化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存在矛盾。
正方以柔克刚,循序渐进,反方语气激昂,言辞犀利。双方辩手在游刃有余中让这场手机“争霸赛”无比精彩。
通过紧张激烈的辩论,同学们也在各种思想的交锋中对手机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事实上,人与人的关系亲近与疏远本质上并不取决于手机,而是在于人心的蒙昧屏蔽。面对纷繁极具诱惑力的手机,必须不断提升自控力、分辨力、选择力,学会处理好与物的关系,“物为我所用”做手机的主人,正确合理地去运用手机。
通过激烈的辩论,最后获胜者是反方代表队。评选出本场的最佳辩手:潘家海、柏雨晴、韩欣云、吕芳蝶。
认真观看的同学们。
这次辩论会增加了观众提问的环节,观众与辩手的争锋相对,使整场辩论会更加精彩纷呈。
本次辩论赛旨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手机的使用犹如一把双刃剑,正确、合理、科学的规划手机使用时间和用途,才能真正地实现手机的价值最大化!
【观后感】
10月23日晚,语文课上我们进行了一场辩论赛。我们对"手机拉近还是疏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问题进行了 激烈的辩论。一场枪舌口战下来,大家对辩论赛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哪怕辩论赛早已结束,大家却仍意犹未尽。辩论赛中我们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头脑快速运转,也可以增强自己的胆量。不论结局的输赢,大家在辩论赛中的积极参与、激烈讨论,都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吕芳蝶同学
身为本次辩论赛的主持人,我感受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在辩论时,面对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舌头像尖刀一样锋利,每个人都展现出自己的伶牙利齿,也不断向同学们展现出他们的个人才能,面对双方辩手提出的问题与双方辩手做出的回答让我叹为观止,语文老师为我们开展出这样的平台,让我们进一步开拓自新,展现出不一样的风彩。
——曾秀琪同学
这次班级里举行的辩论赛,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我从正反方中发现了一种可贵的精神,那便是团结合作,也认为这次的辩论赛激发了她们身上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作为观众的我从中受益颇多,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而这些力量聚集在一起是强大的,我认为这次的辩论赛是一场激发思维应变和团结合作的活动。
—— 周春燕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