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繁星,沐光而行——记乐平市实验学校“和美课堂”学习之旅

创建于2023-10-25
阅读 86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橙黄橘绿,枫红芦白,岳麓巍巍,潇湘悠悠。2023年10月21日,乐平市实验学校一行五人奔赴长沙,参加了“和美课堂”第二十届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

  各位名师荟萃新课标,融创新实践,用前瞻的视野,生动的课例和精彩的报告,直面课改难点,深化课标研究,变革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样态,为老师们传达最新的教学理念,传递最新的教学案例,传播最新的教学价值。

  仲靖莲老师教授的《女娲补天》条理分明,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她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落实语文单元要素。整堂课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神话的特点、感受到了神话的“神奇”,而且学会了连贯完整地表达和创编神话故事的方法。

  薛法根老师的《普罗米修斯》这堂课,带领孩子们走进不老的神话,感受神话永久的魅力。导入时他引导孩子们一边追问,一边想象,让学生思考世间万物的起源,对神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薛老师借助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图,帮助学生完整、有序、连贯地复述故事。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之处是通过让学生议论“普罗米修斯是盗贼还是英雄?”,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戴建荣老师认为:吟诵是中国式读法。吟诵使诗歌恢复其本来的面貌,是打开诗文深层内涵的窗口。《示儿》一课戴老师通过别样的吟诵方式使学生理解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家国之爱”、“黍离之悲”,课后戴老师带领全场教师吟诵《诗经》、《楚辞》等诗歌经典,唱和之声,犹如天籁。抑扬顿挫,曲尽其妙,让我们仿佛回到千年前那个衣冠古朴的时代,触摸到了中华文化的根脉。

  李祖文老师在上《安徒生童话》导读课时,带着孩子一起分析童话特点,将学生的总结立即进行板书,具有很强的即时性,课堂尾声也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知识复现。 

  魏星老师的《中华智慧人物故事》紧紧把握本单元内容——关注中华历史典籍、简要复述故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堂围绕具体课文内容具体分析讲解每篇课文的阅读、复述,从“王戎、西门豹、扁鹊、纪昌”四位人物切入,以“看到+思考+判断=智慧”这个思维结构作为单元学习任务群,将语文的大观念融入课堂教学中。

  赵志祥老师在教授《题临安邸》时,带领孩子“吟”古诗,并紧密围绕“暖风”、“醉”等词展开想象,将徽、钦二帝在金所居之地与当朝统治者歌舞不休,纸醉金迷的场景做对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诗歌意蕴,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最后,赵老师对现场教师的提问“诗歌吟诵在日常课堂中的如何落实”、“古诗理解与积累孰轻孰重”等问题做出了精彩的解答,使人受益匪浅。

  何捷老师的《父爱之舟》一课,他深度挖掘文本,找出了最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教学,给学生一个支点,让学生在固定的文本中无限的去寻找答案,锻炼了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教学时以点带面,先聚焦于一个场景,挖掘细节,在一个场景中深刻切实体会到多角度的父爱,当父亲对吴冠中的爱已经在学生心中烙下比较深的印象后,再将一个个体现父爱的画面一张又一张的轮播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主代入情感朗读课文,得到完美的升华。何老师用独特的文本解读能力和高超的文本挖掘能力,帮助学生深度理解父爱,这种能力还需要我细细品味,认真学习。

  孙庆博老师将对课改难点深化的研究和分析贯穿于课堂之中,其执教的《穷人》立足于列夫·托尔斯泰对主人公桑娜的心理描写,使学生感知人物形象,并带领学生进行“独白式”心理描写的创作,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如沐春风。

  踏雪无痕,育人有心。名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亲切而又充满智慧技巧的点拨,独到而令人赞叹的见解,以及他们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让我们如沐春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如朱熹所说,愿我们这“半亩方塘”,都能不断地引入“活水”来;愿我们的心灵,永远行走在学习的路上。在未来的教学之路上,乐平市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思考,奋发努力,砥砺前行!

  

阅读 8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