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精读课文的能力”

语文微教研活动

赵胜利
创建于2023-10-25
阅读 60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为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能力,2023年10月24日下午语文教研组在教务处举行了微主题教研:如何培养学生精读课文的能力。本次活动有学校全体语文老师和教学校长参加。

     

        教研活动一开始,龙梅老师先以《藤野先生》为例讲解了如何课上引领学生精读课文的发言。她讲述了自己对这一课的大致授课思路和流程。初中学生应理解每一篇课文的故事梗概和思想内涵,并且思考更加深层次的意义。因此在读课文时,要先让学生做好预习,了解作者及其生平经历,发生的人生大事或人生转折,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回顾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在知道了背景条件下,披文入情,学生带入自己的情感去诵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象,将自己当成作者,边读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时,我们也分三步:第一遍,快读课文,标段落,知大意,整体感知;第二遍,探究文章课后的深层问题,带着问题去思索;第三遍,勾画关键字词,总结中心思想和内涵。同时学习写作手法或者赏析景物变化、人物形象。学习期间,穿插写作练习,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随后,大家各抒己见,纷纷谈论自己的见解。高宏远老师提到,要抓重点,深入剖析,拿《故乡》为例:分析这课时重点以人物为线索,分析归纳对比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年轻时“豆腐西施”和如今的杨二嫂等来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指出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朱佳欣老师提出:课上正确处理好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要多读,勿让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个性体验、独特感悟;2、强调教读方法,个人读,小组读,齐读,范读,分角色朗读等,通过不同的阅读体验把握重难点;3、抓文章关键字词句,可以用替换、删减等方法赏析语言,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句。张振娇老师谈到名著《朝花夕拾》,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分阶段按时间节点带着问题阅读相应页数,读后会设立观点类、开放性、多角度的思辨问题让学生感悟阅读的成果,读时也旁批标注,读写结合,通过仿写句子提高作文的写作,写人的归纳形象,叙事的把握故事情节。

     

        最后赵校长做总结:精读课文我们到底要读什么?一、读人文要素。通读课文,整体把握,学生在梳理人事景物的基础上,体验情志理趣,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学习时设置主问题,通过问题挖掘文本内涵,深入情感体验,借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二、读语文要素。通过语文的工具性来培养学生语文的鉴赏能力,可以多方面下手,如遣词造句、写作技巧、风格语言、手法艺术等,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深入。当然,语文离不开听说读写,写作是语言输出的一种表达,是检验学生理解和领悟最成功的方式。针对仿写,我们也畅谈了一些观点:由词扩句,添加各种修辞、量词等,拓展句子字数,提升句子美感;扩写故事,将一句话不断添枝加叶,续写起因、经过、结果,尤其是详细刻画细节,将简单的句子轻松写成一个段落,减轻了学生对写作畏难害怕的心理。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精读课文的能力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可能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文章的体会感受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标,但我们也会尽自己的力量去挖掘这些不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多层次、各方面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进而实现学生高效阅读的构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一次的教研,都是一场思想火花的碰撞。好的教研可以集思广益,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引领师生在教学路上坦途前行。远洋航船靠灯塔照明,教学路上须教研领航。希望大家带着这些宝贵经验,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大放异彩。

     

     

阅读 60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