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盈的季节,乘着十月的桂香和清风款款而来,一半是热烈,一半是收获。为了进一步落实教科研工作目标,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充分展示教师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为教师搭建教学实践与共同成长的平台,10月24日,内乡县城关镇小学语文中段名师工作室“习作教学”教研活动在内乡县第五小学录播教室举行。
本次活动由城关镇中心校组织,城关镇中年级语文名师工作室、内乡县第五小学参与承办。刘艳芳老师主持,城关镇中心校朱主任、张主任莅临现场指导,全镇三、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共分为观课、议课、微讲座、领导总结发言四个部分。
全镇三四年级的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观摩璩阳、杨娜、郭柯三位老师带来的精彩引领。
一小璩老师讲的是《续写故事》习作指导课,他以自己轻快晴朗的教学风格,精彩展示了教师风采。课堂上璩老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合理的想象,预测接下来会发生的故事,让学生有话可说。课堂设计中璩老师设计“生日策划书”环节,引导学生要想把故事写有趣,就要制造意外,有困难并解决困难,通过自主构思,小组合作,评选最佳“策划师”,点燃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层层铺垫引发学生思考。
五小杨老师讲的是《续写故事》习作讲评课,她创设情境,以“征文启事”导入本节习作课,选取部分学生优秀作品展示,让其他学生学习借鉴,同时选取了问题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找不足并现场修改。课堂中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教得用心,学生学得开心。
四小郭老师讲的是《小小“动物园”》习作指导课,课堂创设情境,以任务驱动,在实践中教学,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由浅到深,在情境中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地位。相较于传统的习作课堂的笼统评价、“一锤定音”式的无效反馈现象,这样的习作教学课堂使学生心中有标准,知道“所学即所评”,能更充分地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接着由五所小学的教师代表进行评课议课。 老师们积极评课,纷纷指出课堂教学的亮点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小老师:三位老师充分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教学方式多样化”,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积极。教学内容的设置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更有助手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二小老师:三位教师在本次习作中,进行任务驱动式的大单元的教学,让学生领悟习作之美,习作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三位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进取性,激发学生对习作课的兴趣和热情,以巧妙的切入,动情的渲染,灵活的方法,机智的点拨,恰当的评价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
三小老师:三位教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风格迥异,美美与共。可以用一首李白的《洛阳陌》来形容璩老师,课堂娓娓道来,将本节课完成得很出色。三位老师对于教材的艺术处理、学情的精准把握、学科素养的科学设定、课堂节奏的深度把控,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小老师:三位教师层层铺垫,步步引入,因此学生也就有话可说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被调动起来了,一切准备工作就绪,老师放手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整个教学设计,每个环节,都是教师的精心设计。目的性强,构思巧妙。
工作室的主持人刘艳芳老师对观课、议课进行总结后,进行了《扶放结合 夯实基础》的微讲座,她指出《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独立意识,自我表现意识增强,加上语文知识的积累,有了书面表达自己思想、兴趣、所见及爱好的主、客观基础。因此,刘老师指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1.尝试打破教材编写顺序。2.鼓励学生主动将生活中的喜闻乐见写进作文里,从而拓展学生想象空间,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让写作不再变得被动。3.把课堂的扶与课堂的放高度结合。
微讲座结束,中心校张主任进行了评课与总结。他首先肯定了此次活动开展的意义,接着对授课老师的精彩展示给于高度肯定,对老师的求实创新称赞不已。最后张主任为教师们明确了习作指导课与习作讲评课两种基本课型的基本流程,并特别强调无论是习作评讲课还是习作指导课都要渗透“修改”这一环节,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
最后,中心校朱主任对本次活动提出希望。他的讲话简短有力,发人深省。他对老师们提出三点要求:一磨课要体现学校集体智慧;二评课教研时要有建议和思考,才能成长更快;三教育无小事,处处都育人。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领,注重育人教育。朱主任最后还指出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激活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并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与阅读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同时注意学生由段落至整篇过渡的有效强化,从而才能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一起同行,共探课程,都是为了更好的教学,成为更好的教育者。此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执教者和观课者不仅在交流研讨中对下一阶段的作文教学有了明晰认知,而且对“三新”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撰稿:尹甜
编辑:胡晓雯
审核:朱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