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渐凉,糖友们的血糖开始变得不那么稳定,总是忽高忽低的,从而造成血管损伤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血糖波动大比高血糖对糖友的危害更大,因此,糖友不得不防。
血糖波动大,危害不容小觑
1.低血糖频发血糖反复波动更容易导致低血糖,血糖过低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2.慢性并发症发生一般来说,血糖波动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对于很多长病程的糖友来说,糖化血红蛋白(反映日常的平均血糖水平)一直不高,但也出现了慢性并发症,或许就是血糖波动幅度大导致的。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尽量让一天内的血糖波动控制在5.0mmol/L以内,同一餐前餐后的血糖差值不超过3.3mmol/L,否则即可初步判定为血糖波动大。减少血糖波动,平稳控糖,能有效预防慢性并发症和低血糖频发的现象。那么怎样平稳控糖呢?以下8种方法不妨尝试。
使用降糖药带来的低血糖是血糖波动的重要诱因,低血糖之后机体会出现应激性的高血糖,这样导致血糖剧烈波动。对于需要使用降糖药的糖友来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平稳降糖的药物,比如,二甲双胍、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 4抑制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基础胰岛素与GLP-1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
主食是升糖主力军,因此科学吃主食,有助于平稳血糖。建议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主食,或者做到粗细搭配,来降低主食的升糖速度。
注:一般认为,GI<55为低GI食物,GI在55~70之间为中等GI食物,GI>70为高GI食物。
推荐
杂粮饭、全麦馒头、荞麦面、燕麦片、红薯等粗粮的GI值通常在60~70,属于中等GI食物,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选用。
不推荐
白米饭、白馒头、白米粥、白面包等的GI值通常在80~90,是GI高的食物,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少选用,可搭配其他粗杂粮摄食。
1) 减少外出就餐次数:饭店的菜多油、多盐、多糖,甚至为了口感,米饭都额外加了油。外出就餐容易导致饮食失控,引起血糖异常波动,建议大家尽量多在家做饭吃。
2) 控制吃饭速度:吃饭过快,会让人不自觉吃多,不利于能量控制;建议吃饭细嚼慢咽,每餐用时15~30分钟;
3) 食物的进食顺序:按照先吃蔬菜,再吃肉类/蛋类,最后吃主食的顺序进餐,与先吃主食相比,餐后血糖更平稳。
感冒本身并不是一个复杂、危险的疾病,但它易使体内血糖紊乱,由此产生的后续风险难以预料。所以“糖友”应特别注意预防感冒。
尤其在这个深秋时节,“春捂秋冻”是不适合糖友的,及时添衣、定期打流感疫苗,才是避免感冒的上策。血糖波动不仅仅是数字上看起来很可怕,其危害更是不容小觑。
建议糖友们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做到血糖平稳达标。
朱红柳,科室副主任,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曾多次在郑大一附院等医院进修学习,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内分泌风湿病、肺病及老年病等,尤其对内科急危重症抢救、疑难杂症、各种肾病均有独到经验。
电话:13403772705
健和医院肾风湿内分泌科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医师办:0377-69696860
护士站:0377-69696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