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来客」——盐窝镇中心幼儿园大赵分园中班生成活动

笑笑
创建于2023-10-25
阅读 25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缘起

每天吃完午饭,老师们都会组织幼儿散步。今天也不例外,园长老师让幼儿排好队,带领着他们在园区内散步。天成发现草丛里有蚂蚱在跳,他兴奋的喊着“快看,有蚂蚱”好几个小朋友也都跑了过来,他们马上加入到“捉蚂蚱”中,一场“捉蚂蚱”大赛开启了大自然赠予的宝贵教育契机。

00:13

孩子们拿着自己捉的“蚂蚱”指着说:“老师,你看,我们捉的怎么不一样呢”。我问:“你知道为什么她们不一样吗”孩子们纷纷摇头表示不清楚,园长老师告诉孩子们,他们捉的不只有蚂蚱,还有蝗虫和蚱蜢。孩子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仔细观察着……

都是在草丛里跳来跳去的“蚂蚱”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孩子们拿着手里的“蚂蚱”心中便埋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为了更好的了解“蚂蚱”,我们下午将带着孩子们一起开启一场昆虫的邂逅之旅,从而寻找其中的答案…...

蚂蚱,蝗虫和蚱蜢

首先,蚂蚱和蚱蜢都是昆虫纲、直翅目的动物,属同类,但不同种。蚂蚱的身体大,蚱蜢的身体小。蚱蜢的身长通常为1~2厘米,蚂蚱的身长通常在1~3寸之间。蝗虫不同种,颜色也与蚂蚱,蚱蜢不一样。蚱蜢的翅膀颜色通常为褐色,而蚂蚱通常前翅为浅粉色,后翅为浅蓝色。蚂蚱的头是圆的,蚱蜢的头是尖的。蚱蜢有4片汤勺状的口器(口器是昆虫的嘴)。而蚂蚱只有2片。蚂蚱和蚱蜢不是同一种昆虫。蝗虫头部是圆的,身体是黄色的。

蚂蚱,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它的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蚂蚱口大、下巴发达,以植物叶片为食,蝗虫喜食芦苇、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

蚱蜢,跟蚂蚱很像,就是缩水了,个头小,有的甚至大米粒那么大。或者,你也可以认为蚂蚱和蚱蜢是同一种东西。雌虫较比雄虫大,体绿色或黄褐色,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基部有明显的复眼。后足发达,善于跳跃,飞时可发出“札札”声。

蝗虫,平头的昆虫,头以下像蚂蚱,蝗虫出现的时间貌似比蚂蚱出现的时间要晚一点,蚂蚱在春天就有了,蝗虫却常常在秋天特别多。体通常为绿色或黄褐色,常因环境因素影响有所变异。颜面垂直,触角淡黄色。前胸背板中隆线发达,从侧面看散居型略呈弧形,群居型微凹,两侧常有暗色纵条纹。

教师的思考

在孩子们与“蚂蚱”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中,孩子们调动了多种感官,原来小小的昆虫也有这么多的秘密呢,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观察、探究能力也不知不觉的发展起来了······

观察中发现不同

故事《蚂蚁和蚂蚱》

01:13

教师的反思

通过听故事让幼儿明白努力和勤奋的重要性。蚂蚁的努力工作使它们能够充实自己,不仅过上了舒适的冬天,还能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朋友。而蚱蜢的懒惰则给自己带来了困难和麻烦。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获得成功和幸福。懒惰和依赖他人是没有用的,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儿歌《小蚱蜢学跳高》

00:30

动手折折折

园长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折蚂蚱,看,一只只小蚂蚱在孩子们的手中出现啦!

教师反思

动手折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智力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折纸过程中,孩子们手脑并用,观察、想象、概括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自主自愿的参与,增加幼儿的兴趣,体验探索过程中带来的乐趣,让幼儿善于发现,乐于发现!教师在活动中充当了观察者、倾听者和支持者,给予了孩子们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分了解和感受昆虫,对大自然的科学产生了无限的好奇。

阅读 25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