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巍巍长城,中国脊梁。
长城于我而言有一种莫名的情感。第一次户外活动就是跟着飞侠登金山岭和古北口长城,正值人生至暗时刻,站在长城上,放眼望去,一望无际,豁然开朗,有一种繁俗尘世中从未有过的体验,心瞬间打开了。曾经的辉煌历经千年虽千疮百孔仍屹立于世间,人生短短几十年,何至于此刻的灰暗,从此,放下!
现存于世的长城大部分是明朝在前期长城的基础上修复扩建的,金山岭长城是现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长城,被专家称之为明长城之精华。
金山岭长城依山而建,蜿蜒曲折,高低隐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这段长城军事设施完备,视野开阔,敌楼密集,构筑精巧,形式多样,构筑坚实,雄城起伏似钢墙铁壁,雕楼林立如甲兵护卫,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相隔不远的古北口长城,千疮百孔,残垣断壁,大部分只剩城基。站在古北口长城残缺的塔楼和城基上,耳边吹过呜咽的风,百感交集,感受着古长城的沧桑,厚重,还有浓浓的心痛。
-*- 白石口怪石长城 -*-
秋高气爽,红叶飘飞。飞侠组织大家打卡长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虔诚的驴友们用每一个脚印寻访着古长城的足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驱车三个多小时来寻访怪石长城。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口长城深处,有一处怪石屹立于世,千百年来守护着这处长城。
进山口是一处泉水积成的小湖,小湖是上山的必经之路。泉水清澈见底,纯净无比。泉水叮咚,宛如仙乐一样,湖底石头清晰可见,湖边树木林立,灌木丛生,一切和谐而美好,琴姐将这一仙境完美的记录了下来。
张开双臂保持平衡,在湖边的山石上跳跃,队员们一个个像山间的精灵一样渡过湖水。突然“唉哟”的一声打破了宁静,一个队员直接踏进了湖水里,幸亏这里不深,仅仅湿了鞋面。“我看着这么清就是路么,就直接踏进去了”,哈哈哈,一个惊喜而已!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带着智慧上山,寻找心目中的乐土?!
残留的墙砖上有初建的、风化的痕迹,得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砖的魂。
残缺的塔楼像钻石一样闪耀着光芒!
这一段长城坍塌的时间不长,走在散乱的砖块上,百感交集。
依山势而建,长城都建在山脊上,就算就地取材,远比现今砖块尺寸大很多的砖在那个久远的年代是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才筑就了这一处处天险。当防御的使命结束后,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它们呢,只是通过一群群驴友的寻访而闻名于世吗?风在吼,山依然矗立,长城在哭泣!
塔楼正上方的匾额已不见踪影,飞侠说,这一处长城的所有塔楼都根据下面的白石口堡命名为白-几号,现已无从考证。
杨队负责收尾,站在高处,等待最后的队员安全通过。一个都不能少!
穿过一个个古老的穹顶,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是天外来客吗?
长城外有什么,让你们如此留恋?是广褒的、灿烂的世界!
与巨人的对话
阳光灿烂,笑容可亲,一切都那么美好!
这一处怪石与长城脚下的其它山体并不相同,突兀的屹立在长城深处。它们形态各异,这个角度望去,像一位仙人守护着这片被人遗忘的世界。
人在景中人亦景。
透过长城看世界,一望无际。
透过长城看世事,一笑而过。
此次探访白石口长城有邢老师,琴姐,天空之镜,a等好几位摄影师随行,照片美出了天际。
看着一帧帧精美的照片,再次感叹摄影师真是个神奇的职业,他们用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每个置身其中的游人们各种姿态、神态、心态。是你们让旅行的意义无限延伸,让人们可以无数次回味其中的乐趣,无数次回忆那山、那景,无数次置身于那场精彩、美妙的旅行中!
-*- 话外(内长城与外长城)-*-
外长城
外长城是汉武帝太初年间所修的长城,分布在今内蒙古西部、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部。由东、西两段联接而成,东段称”光禄塞”或”塞外列城”,西段称”居延塞”。
考古学者们多称北边的一条为“汉外长城”,南边的一条为“汉内长城”。这两座长城和赵秦长城在构筑方式上不同。赵秦长城因山崖、沟壑据险而筑,几乎全部用石头筑成;而汉外长城和汉内长城多在草原通过,一般无险依,无石可用,只好夯土为墙。经2000多年风雨寒暑,遗址高度多在一米左右。这两座长城个别地段用石头筑成或外筑石内包土,在乌拉特后旗乌力吉苏木北15千米处为筑石包土的长城。
从其整个建筑形式来看,汉代的长城是采取了因地制宜的办法,因山河形势,就地取材。在一些地段夯筑了塞墙,在一些地段则开挖了壕沟,一些地段是纯粹的自然屏障,而一些地段则又是简易的烽台与栏栅式的防御工事。
外长城自西向东,自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沿山西、内蒙古交界线,经偏关县老营堡向东北转过朔州市平鲁区、再经朔州市朔城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山西朔州市右玉县、大同市左云县、市区、阳高县、天镇县新平堡马市口,进入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万全县、桥西区、崇礼县、赤城县,经北京延庆县居庸关西北在北京延庆县四海冶和内长城交汇。
明前期,为了对抗北元和随后分裂的鞑靼和瓦剌,明军多番出击,同时也沿前线修筑长城。城身的重要地段都以夯土外包条石,置敌台、堡垒、关隘以作守备,同时,沿边建立长期世袭服军役的卫所制度,使他们世世代代守卫边疆。
当年,汉朝花如此大力修筑长城,除了军事上的防御之外,汉长城的西部还起着开发西域屯田、保护通往中亚的交通大道“丝绸之路”的作用。
主要的关隘有靠西侧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俗称“外三关”。
内长城
明太宗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后,多位明帝为保护自身和维护边境安定的安全,又沿太行山在山西、河北一段加建内长城作为第二道防线,这就是内长城。
内长城全长约1600多公里。自西向东自忻州市偏关县老营堡个角墩,沿山西境内朔州市、忻州市交界线,向东南转过朔州市平鲁区,再经忻州市神池县、朔州市朔城区、忻州市宁武县(有宁武关)、忻州市原平县、朔州市山阴县、忻州市代县(北有雁门关)、朔州市应县、忻州市繁峙县、大同市浑源县至大同市灵丘县(有平型关),直到河北保定市阜平县、涞源县、易县、涞水县、张家口市涿鹿县、入北京市门头沟区、又回到张家口市怀来县,再入北京延庆县八达岭、居庸关西南,在北京延庆县四海冶和外长城交汇。 内长城在大同市灵丘县牛帮口又分叉南下,沿河北、山西交界线,顺太行山向南,经娘子关、固关,在长治市黎城县东阳关结束。
靠东侧的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称为内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