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秋天结束 冬天即将开始。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秋到冬的过渡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 潍坊八中继续开展二十四节气课程,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开展与霜降节气相关的活动和课程。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
🍁天气渐寒始于霜降
地理课中的霜降
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
霜降时,现代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季范围有所缩小,冬季范围迅速扩张,一方面,太阳辐射减弱,冬季风南下;另一方面,南方东西排列的山脉对天气有显著的影响。霜降节气期间,我国北方大部已经入冬,冷空气逐渐渗透,夜间气温进一步降低,同时大部地区以晴天为主,云量较少,因此白天升温快,夜间地面辐射冷却更快,进而导致昼夜温差普遍较大。
🍁草木黄落,蜇虫咸俯
生物课中的霜降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时豺这类动物开始捕获猎物过冬;树叶都枯黄掉落;冬眠的动物也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二候草木黄落体现的生物学原理:草木黄是因为秋天光照减弱,叶绿素合成量比分解量少,植物中叶黄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就会露出来呈现黄色。草木凋落体现了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的基本特征。
🍁天气转冷,霜降三防
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霜降”节气,冬天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天气转冷,应注意防燥、防寒、防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降时节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
语文课中的霜降
🍁霜降登高山,赏菊花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中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御寒保暖,柿柿如意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赏红叶
“双叶红于二月花”,通常霜降节气过后,枫叶、黄栌树等在秋霜抚慰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壮观之极。
音乐课中的霜降
霜降之日,带领学生们听一组大师演奏的“秋之歌”。柴可夫斯基的秋,忧郁如歌,钢琴套曲《四季》之《十月》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可以说是文学与音乐结合的榜样。《秋之歌》据说对应的是作家阿列克谢·托尔斯泰的诗句:“晚秋之园凋零凄凉,枯黄落叶随风飘荡……”这首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舒缓,让学生感受到仿佛一个人在秋天独自漫步,充满惆怅。
年年秋色最深处,岁岁霜降如期至,中国的深秋很美。民间有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一夕秋凉,露往寒来,愿这个冬天,温暖与你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