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24日。
霜降的含义
“霜”不是从天降下来,它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冷空气凝结成。因此“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
气候特点和变化
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较热,秋燥明显。
对全国平均来说,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昼夜温差迅速增大。在江南、华南地区,气温的起伏愈发明显;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早已呈现出一片“寒风落叶”的初冬景象。
霜降的物候景象
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豺乃祭兽
豺,即豺狼,为食肉动物。在天气转冷、冬天将至时,它会加紧捕获猎物,并把猎物们摆放在地上,犹如祭祀一般,这就叫“祭兽”。食肉动物对冬季时食物短缺有敏锐的感知力,豺狼祭兽时,说明冬天快来了。“祭”是人们的臆断,在人们看来,这是它们心有敬畏、心存感恩的虔诚祭祀。
草木黄落
寒霜降临之时,树叶掉落,草木枯黄。正所谓“寒霜杀万物”,当物体表面的温度低于0℃、寒霜凝结之时,植物的生长季就结束了。它们将营养和能量储存在树根、草根之中,以备来年春天重获新生。
蜇虫咸俯
“咸”意为“都”,“俯”是低头的意思,“蛰虫咸俯”是说虫子都躲藏在洞中,低下头进入冬眠的状态。在霜降时刻,虫子已经做好了冬眠的准备。
走进校园让孩子们感受晚秋的变化
霜降的习俗
送芋鬼
各地有祛凶的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在广东高明有“送芋鬼”的习俗。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放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后将它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即“送芋鬼”。
斗牛
斗牛主要盛行在广西、贵州、云南以及浙江等地区。比赛日,村民们盛装出席,号响笛鸣。赛场在土软的水田里,比赛开始后,他们将遮住牛眼的树叶拿掉,两头牛立刻斗在一起,获胜的牛身披红袍,牛角上戴着银套,被村民们高歌护送回家。
摞桑叶
人们选择在霜降的时节来摘桑叶,可以将这个时节的桑叶用来做茶饮用。
登山、赏菊
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既舒畅肺功能,又能舒缓心情。菊花盛开时节,全国各地都将举办菊花展,是赏菊好时节。
烧寒衣
烧寒衣是人们通过烧纸祭祀,寄托对逝去的亲人们的思念,缅怀先辈的传统活动。
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柿子
霜降时节吃红柿子,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泉州老人对这样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牛肉
广西玉林人在霜降吃一整天的牛肉:早餐要吃牛河炒粉,午餐和晚餐要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以祈求在即将到来的冬天里身体强健。
鸭子
闽南地区在霜降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习惯吃鸭肉来达到补内虚、消毒热的功效。
羊肉
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因此,民间会吃“煲羊肉”“煲羊头”等来进补。
白萝卜
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是“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期间喜欢吃白萝卜来加速消化,养胃暖身。
古人过霜降节
打霜降
古代有“立春开兵,霜降收兵”的习俗。每年在霜降来临前,各地府、县的总兵和武官们穿戴好整齐的盔甲,手持兵器,由标兵打头阵,伴随着奏乐声从县衙出发,一路来到教场演武厅举行盛大的收兵仪式。待到霜降日五更时,武官们在庙中行祭拜大礼,之后有队列向空中放三响空枪,接着再打火炮等,这就是“打霜降”,以祈愿国泰民安。
🍂秋意渐浓 初霜已至
🧣勿忘添衣百事可乐
寒霜冬将至,美好正当时✨
霜降努努力,冬天当锦鲤🎋
冬日里的小确幸💖
霜降啦~
注意防寒保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