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创建于2023-10-24
阅读 4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村高质量发展最深厚的动力。近年来,浚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常态化、长效化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工作,培育文明乡风,积极挖掘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影响力的典型案例。

       一、浚州街道甘草庄村——“巧用积分制,建文明乡风”

       浚县甘草庄村坚持党建引领,以“人”为中心,按照“服务为民、管理靠民、治理惠民”原则,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身边事入手,将文明乡风治理的具体事项细化分类、赋值量化、打分考核,根据积分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物质奖励和行为约束,以数字量化之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甘草庄村以户为单位建立了积分档案,将村务管理、环境卫生整治、好人好事、疫情防控、孝老敬亲、邻里和谐、移风易俗、勤劳致富、公益事业、志愿服务等内容纳入积分项目。      对于村民获得的村级、街道级、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表彰奖励,积分分值从2分至125分不等。同时,村里还设定了道德失范、邻里纠纷、子女辍学、房前屋后杂乱无章、乱搭乱建等扣分项目,有针对性地设置积分项目,合理调整赋分标准,建立起动态管理、可操作性强的积分制度。

      为了保障积分量化的公平性,该村专门成立积分认定小组和监督管理小组。村“两委”定期通过民主议政日会议、公示栏、微信群等途径公示积分情况,经监督管理小组核实后,由村委会或积分评议小组建立积分管理台账,核发当月积分卡,力争做到每户积分准确无误。

      甘草庄村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村民自治能力,以积分制推进了乡风文明大提升。


      二、伾山街道西杨玘屯村——“村规民约接地气,移风易俗有底气”

      为加大治理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力度,西杨玘屯村立足本村实际,结合风俗习惯,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意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

      为保障《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落地生根,红白理事会理事长的人选由经验丰富、服务热心、坚持原则、执行力强、善作敢为的党员担任,红白理事监督会由“百联户”代表担任,对红白喜事全程服务,跟踪监督,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党员签订承诺书,发挥模范作用,引导群众遵章守规,共同执行。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婚丧喜庆事宜报备制度,成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张口搞宣传,动手搞服务。建立红白事管理台账,一月召开一次理事会和监督会会议,商讨研判落实情况,及时掌握办事新动向,发现违规违章者依章程进行处理,把遵守村规民约和按章办事的家庭和个人纳入乡村光荣榜,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给予相应的奖励。

      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广大群众积极响应、自觉遵守、依章办事,遏制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红白喜事回归本真,移风易俗成效显著,形成了反对铺张浪费、倡树文明节俭新风尚。

三、善堂镇酸枣庙村——“念好‘传评帮乐美’五字经,激发乡村文明新风尚”   善堂镇酸枣庙村以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为核心,以建设文明家园为目标,念好“传、评、帮、乐、美”五字经,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发展之路。   (一)“传”:传递党声民声,架起干群连心桥     用活老阵地,传递理论政策武装头脑。让文化墙靓起来,绘制了一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的公益墙,潜移默化传播创新理论。让大喇叭“响起来”,大喇叭里有新闻,宣讲党的好方针好政策;大喇叭里有服务,播报村里大事小情。让活动室“动起来”,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等活动,党的声音成为了时代最强音。善用新媒体,传递村务民声促进共治。让微信群响起来,组建了三个微信群,1500人进群,村支书担任群主,每家每户至少1人入群。村内大事小情,通过手机群告知;村民有诉求,直接通过微信向群主反映;政策有疑问,村干部马上在线解答。   (二)“评”:评树德善典型,激发村庄正能量   坚持群众评、评群众,让德善典型来自村民身边。先后推选评出“星级文明户”、“优秀志愿者”、“最美家庭”、“孝老爱亲标兵”等模范典型500多个。村里形成了以参加义务劳动为荣,不参加义务劳动为遗憾的良好氛围,营造人人推好人,人人敬好人,人人学好人,人人做好人,爱家乡、建家园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氛围。   推动“好人好报、德者有得”,让德善典型变身“百姓明星”。通过开设“酸枣庙村”微信群、大喇叭广播、上善行功德榜、进德善档案等形式,对“德善典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在重要节庆活动时,还邀请德善典型当嘉宾,颁发荣誉证书,让他们受到尊重、感到光荣。     (三)“帮”:帮解困难问题,志愿服务展作为   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面向全村组建志愿服务队,通过志愿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2020年以来,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达1000余次。志愿服务队有60多名志愿者,组建了四组一队,“发展组”、“权益组”、“宣教组”、“家风组”和“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他们利用热心和爱心为身边的妇女、老人和儿童带去帮助,带去温暖。   (四)“乐”:乐享文化生活,传统民俗振精神   酸枣庙村组建了由80多人组成的文艺表演队伍,表演项目有小品、歌曲、秧歌、扇子对字舞表演等,利用酸枣村2021年新建的文化广场,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式,通过文艺表演丰富群众的生活,弘扬正确婚丧观和中华孝道,推动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   (五)“美”:美化环境家园,绘制村庄新画卷   美化村庄环境,让村容村貌美起来。酸枣庙村发动群众义务劳动,大家出力的出力,出钱的出钱,两年多来共捐款100余万元,出义务工7300多个。全面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全村大街小巷98%硬化,并配有80盏路灯,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及时清扫清运生活垃圾,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全村无害化厕所率达8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38%,村庄整体环境干净整洁,优美宜居。    推动移风易俗,让乡风民风美起来。成立了获群众认可的红白理事会,村两委成员和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狠刹人情风,推动了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

      四、浚州街道理峪村——“留住‘真善美’,扬弃‘假恶丑’”

      理峪村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弘扬文明新风,规范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积极倡导孝老爱亲、厚养薄葬,践行殡葬新风,抵制高价彩礼,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采取多种措施留住“真善美”,扬弃“假恶丑”,让民风返“朴”归真。

      “立规矩”约出“幸福方圆”。村两委采用疏堵结合、循序渐进的方式,多次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意的《村规民约》。根据《村规民约》规定,红白喜事用烟每盒不超10元,用酒每瓶不超30元,用车不超6辆;出嫁闺女提倡不要彩礼,男方自愿赠送的也应少收,一般不超6万元。对遵守红白理事会章程的,评选文明家庭和道德模范时优先考虑,违反本章程的,红白理事会不再参与,取消陪客支客等服务事项,取消村集体福利待遇。

      “强宣传”推动“移风易俗”。理峪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目标,树立“全面覆盖、精准滴灌”理念,在村规民约的基础上,创新宣传形式。召开座谈会让村民回忆老家的规矩,想想以前的淳朴民风,使村民有了改变不良社会风气的源动力。投资5万余元,通过绘制道德漫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设立善行义举榜,宣传文明乡风、道德法制、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内容。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作用,组织适龄未婚女青年集体宣读“不要彩礼要幸福”倡议书,签订“抵制高价彩礼”承诺书49份。

      “树榜样”引领“城乡大美”。每月开展一次“道德讲堂”,邀请评选出的“好婆婆”、“好媳妇”等道德模范,讲述自己的故事,让群众学习身边榜样,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充分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村广播、村宣传栏等阵地,正面宣传评选出的乡村光荣榜、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事迹,带动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

朴民风。

阅读 4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