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阅者:嘉兴市宏兴幼儿园 高丽玲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研究让我们走向专业的教师,点亮童年的精彩。科研的特质是一种行动研究,科研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从教育教学实际中来,回归、作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
【链接原文】
科研应具备以下特质:
1.真实的——具有教育的生命力
2.务实的——具有发展的驱动力
3.落实的——具有教育的反思力
4.扎实的——具有教育的成长力
在小创客养成课程构建与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会面临课程实践中诸多的问题:
教育理念需要更迭、教学行为需要改变、课程概念需要厘清、形态载体需要探索……
基于这些问题,架构“双向助力”研究,获得“双向共赢”的科研模式。
一、基于教学——研究真问题
1.是来自对幼儿学习和问题解决的经验需要的追随。也就是从幼儿学习的角度,获得研究的内容,解决“如何学”的问题。
2.是来自教师教育教学问题的自我突破。也就是从教师教育的角度,获得研究的内容,以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无论是来自孩子还是教师,这些内容都是真实存在且有价值的。
二、常态植入——开展真研究
1.科研教研化
2.科研具体化
3.科研实用化
三、多方赋能——形成共同体
1.课程与课题的双向赋能
课程是培育课题的沃土,课题助推课程理念的推陈出新。在课程实施的问题点、兴趣点、瓶颈中去培育适需的课题,以课题带动课程的实施。
2.科研与教师的双向赋能
反思性研究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科研是承载教师专业思考的重要载体。教师以研究的方式解决日常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而教师的专业性又强有力地助推教育研究的深入。
3.教师与课程的双向赋能
课题的实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媒介,教师是课程实践的主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成就课题的关键因素。
四、推广应用——发展有效性
1.践行课程实践真实研究,用“科研思维”开展行动。
2.建立课程支持科研系统,用“科学规划”统筹管理。
【链接现实课题研究实践】
一、“问题导向式”:由因而行提升教师研究新动力
“问题导向式”是通过“问题生成”、“问题卷入”、“问题循证”的方式,以“3W思维”自主式生成、“3式卷入”浸润式赋权、“以点及面”互助式提升的方式。
(一)问题生成:以“3W思维”自主式生成
问题生成以“What”、“Why”、“How”即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3W思维”路径,引导教师剖析对教学中的真实需求与想法。
1.What——触发课程价值的“调查收集”。
在项目生成前,教师首先要辨明方向,及判断课程的价值是什么,对于儿童是否有真正的发展价值。教师可以通过调查收集等方式,梳理、甄选出幼儿同伴间共性且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梳理。
2.Why——触碰实践需求的“问题收集”。
通过现场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团队成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收集的过程中,了解到教师的真实需求与兴趣关注。
3.How——触及幼儿本位的“专题收集”。
教师通过系统思考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找到有价值的生成点,将其设计成为切实可行、有趣有意义的研究内容。
(二)问题卷入:以“3式卷入”浸润式赋权
问题卷入指以自然卷入式、过程卷入式、主体卷入式的“3式卷入”的方式,进行浸润式赋权科研教研一体化。
1.自然卷入式 :激活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提出在课题研修中发现的困惑与难点,通过问题征集、小组研讨的方式,让教师自然而然地卷入到课程研修中去。在反思发现的过程中,激活教师课题研究的意识。
2.过程卷入式:带动教师主动参与的意识。研修负责人从整体课题的角度,发布研修中发现的问题与难点,通过对应教师的需求,聚焦研究主题与聚焦内容,带动教师参主动参与的意识。
3.主体卷入式:唤醒教师共同研究的意识。教师是课题研究的主体。通过“智囊团”、“伙伴营”等集体共研活动,唤醒教师课题研究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助推教师形成自己的想法和个人特色。
(三)问题循证:以“以点及面”互助式提升
问题循证是指通过个体判断、小组思辨、团体研辩的方式,以“以点及面”互助式提升科研水平。
1.个体判断。教师对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意味着教师的自主决策,意味着教师的价值判断。教师的思考,思考的深度,决定行动的高度;思考的广度,决定行动的效果。
2. 小组思辨。通过海报制作、小组分享、专题打卡等任务引领方式,让同一组内所有参与者对小组成果有所贡献,提升教师内化学习的能力,保证每名成员的参与度与投入度。
3.团体研辨。在个体判断和小组思辨的基础上,研修以目标为导向,问题为引领,通过团体项目先行的方式,激发教师内在动机。
二、“三·一机制式”:自下而上提升教师课题研究力
“三·一机制式”通过报团成队、自主定制、集中研讨的方式,以“儿童观察工作坊”、“聚焦问题审议组”、“新老携手共同体”3个载体,提升教师课题研究力。
(1)组建项目研究小组。项目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交流和讨论,共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因此,可以拟采用自主式、招募式、需求式等形式进行组建项目小组。
(2)定制项目研究计划。通过谈话、讨论、调查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想法与需求,把脉教师已有经验,然后根据教师的兴趣梳理出几个研究方向,形成思维导图式的项目计划。
(3)链接项目研究支架。在项目研修中,教师要以指南与核心经验的为依据,分析与梳理已有经验与项目活动中涉及的经验之间的联系,从而确立项目研究的价值与幼儿的发展目标。
三、“圆圈助力式”:由内向外提升教师课题反思力
“共享助力式”评价反思路径是指以嵌入式阅读联结、结对式研想互修、导读式分享梳理、层叠式分析评议的方式,从而由内向外形成一个循环式的圆圈,提升教师课题的反思力。
1.嵌入式阅读联结——阅读共享。嵌入式阅读联结主要是指以专业书籍为载体,让教师自主阅读单修的学习方式,获得积累课程经验,蓄足教学研究的行动能量。
2.结对式研想互修——结对共享。结对式研想互修主要是指在班级项目行进过程中,发挥同伴间协同前进的强大驱动力,让教师在边学习、边实施、边反思的学习方式中,获取更多课程研究的宝贵经验,从而运用于课题研究中去。
3.导读式分享梳理——对话共享。教师以个人“导读”的方式,开展课题论坛,从而转化研究成果。这样对话、输出的研修方式,不仅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项目的内容,更能引领其他教师共同成长。
4.层叠式分析评议——实践共享。层叠式分析评议是指导读式分享的基础上,集小组团队的智慧,开展“经验验证”的行动研究,从“主题→课程名称→模块→活动人员、时间→课题形式”等方面是否合理,开展层层叠进式的讨论研修,从而对教师的研究经验进行再次梳理、甄别和验证。
从科研的起点、科研的日常、科研的关键、科研的归宿四个方面,做好课题的基本要求,以生命力(真实)、驱动力(务实)、反思力(落实)、成长力(扎实)共同彰显研究的特质与价值,展现出申花路幼儿园的科研工作“真实地做、结合幼儿园实际做、大家抱团一起做”的科研导向,真正实现了用科研助推教育教学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共赢。
通过本次学习,愈发确信科研就是通过以教师自我经验为起点,使教师专业发展走向“自主”, 走向“智慧”, 走向“创造”,进而锻铸教的风格、研的风格,映射出教师的魅力人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