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五(9)班教室我们举行了“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学习之重阳节”班队活动
班会从重阳节的历史起源、重阳节的历史演变、重阳节的民间习俗、重阳节的文学记述四项内容展开。
一、重阳节 的历史起源
先由金骐煊同学讲述了重阳节历史的起源。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也叫“重九” ,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因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 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二、重阳节的历史演变
由吴奕扬同学介绍了重阳节的历史演变。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里畅游。从春秋战国的起源,到汉代配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再从三国时代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的记载,到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中的叙说;唐代被定为正式节日,到宋代重阳节的热闹、繁盛;明代、清代的延续,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 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三、重阳节的民间习俗
潘阳同学向大家介绍了重阳节的民间习俗。再中国,我们有登高的习俗,在西汉,《长安志》中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人们游玩景观只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我们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还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在国外,韩国有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的习俗;日本有吃茄子,吃板栗饭祭菊的习俗,美国旧金山买菊花、吃重阳高、帮老敬老的习俗
四、重阳节的文学记述
伊彦泽同学向大家讲述了王维、白居易的诗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全诗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同学们认真、专注的样子值得点赞!
最后是有趣好玩又增长知识的有奖竞答。同学们积极发言,踊跃举手发言。班队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