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黄世鸿
创建于2023-10-24
阅读 3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

    “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看那山明水秀景如画,听那鸟叫虫鸣好乐章”“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歌词,描绘的都是人们常见的美景。然而,在一些地方,这样的美景鲜见,雾霾天气频发、水体黑臭、垃圾围城等问题仍是人们的切肤之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决向污染宣战,相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解决了一批重大环境问题。总体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稳中向好,但成效并不稳固,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存在许多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城乡区域统筹不够,新老环境问题交织,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凸显,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生态破坏等问题时有发生。

    二是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三是需采取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化种植等手段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我国的耕地、 草地、林地、淡水等资源总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基于人口实际,人均拥有量低下并且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故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的高速发展在世界上都是有目共睹的,但随高速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发展还处在工业发展阶段,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大于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阅读 3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