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重阳历史,传承爱老内涵

单XIONG
创建于2023-10-24
阅读 27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秋影雁初飞,佳节又重阳。秋意盎然的路上,总是弥漫着爱与温暖。尊老、敬老、爱老,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曾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间百善孝为先”,为了增进学生对重阳节历史的了解,弘扬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春秋学社开展了以“学习重阳历史,传承爱老内涵”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活动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重阳节的历史。据现存史料及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倍受文人墨客吟咏。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活动还向学生介绍了濮阳浓厚的孝道文化。

经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加深了对重阳节历史的了解,对重阳节的习俗有了更多的感悟,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的活动,同学们受到榜样的影响,感受到父母长辈的良苦用心,学会了以感恩之心对待自己的父母。

阅读 27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