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高山,
我自己小心地爬上,
握持着抵桠的细瘦的小枝,
行走过长满青草,
树叶轻拂着的小径,
那里鹌鹑在麦田与树林之间鸣叫,
那里蝙蝠在七月的黄昏中飞翔,
那里巨大的金甲虫在黑夜中降落,
那里溪水从老树根涌出流到草地上去。
——《草叶集》
活动起源:初“拾”树叶
饭后在小花园里散步,经过紫荆时,墨墨指着树根周围大声喊道:老师,快看,好多好多爱心啊!
婷婷:真的哎,这些叶子是爱心形状的!
小语:花坛里也有爱心的叶子!
教师:还有什么形状的叶子,一起再找找?
桐桐:这里这里,叶子的前面尖尖的,后面圆圆的。
天天:这片叶子好像小手啊,这是手指头!
……
孩子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和同伴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发现,形状各异的叶子成了孩子们快乐的源泉。
活动实录一:再“识”树叶
孩子们将树叶带回教室,对树叶进行进一步探究。
“我的树叶尖尖的、长长的,好像一艘小渔船。”
“我的树叶是胖胖的椭圆形。”
“这个树叶像小手,这个树叶是心形的…”
树叶还有什么形状呢,它们和幼儿园里的叶子一样吗?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完成了调查记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孩子们渴望走进自然,大自然中的美景给予孩子们无限创作的空间。我们充分地利用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邀请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简易的调查,给孩子们机会,让孩子们认识不同的叶子,熟悉它们,持续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
活动实录二:再“研”树叶
孩子们把树叶带进区角,通过观察又有了新发现。
小语:你看这片心形的叶子边缘是光滑的,这个枇杷树叶子像波浪线一样。
墨墨:我太太家乡下有一种叶子很长很长,还割手,我有一次就被割破了脸。
其他的树叶呢,它们的边缘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们一起翻阅图书、搜索百度百科,原来叶子的边缘真的有很多种!
桐桐:我家小区花坛里有一种叶子上面有尖尖的刺,跟这个一样,我明天带来给你们看!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清楚地看到叶片上粗细不同的很多“线”——叶脉,大家将观察到的叶脉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孩子的话:
“我找到了3种树叶,它们的形状、边缘各不相同。
第一种:梧桐树叶,叶子是手掌状、叶子边缘是平滑的、叶脉是掌状叶脉。
第二种:银杏叶,叶子是扇形、叶子边缘是圆锯齿状、叶脉是分叉状叶脉。”
第三种: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叶子是椭圆形、叶子边缘是细锯齿状、叶脉是羽状叶脉。
从孩子的表征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探索、发现,了解到树叶的形状、边缘、叶脉各不相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针对孩子们的疑惑,我们鼓励孩子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从发现树叶,到一起查询、分享树叶的知识,我们顺应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通过实际观察、亲手感知、搜集查阅资料等方式来真正地了解树叶的不同知识。以实践感知为出发点,满足了他们探索大自然、求知渴望的心,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实录三:趣“读”树叶
我们找来关于树叶的绘本,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绘本故事《落叶跳舞》,一起走进落叶的世界,观察落叶剪贴的小精灵,在观察中感受美、体验美。
在绘本故事《风中的树叶》中和孩子一起了解生命的循环往复,理解爱与奉献。
活动实录四:趣“玩”树叶
从找寻树叶开始,孩子们之间相互影响,探索叶子的欲望调动起来,每个孩子对叶子的感受都不一样,从发现叶子之间形状、叶脉和边缘等特征都有不同的时候,学习和探索都已经开始萌芽,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同伴交流,丰富了对叶子的认知,也加深了对叶子的喜爱。孩子们提出要保留叶子,玩叶子游戏也是探索欲望使然,那么,孩子们会怎样玩树叶呢?
我们描绘出树叶的轮廓,画出美丽的风景。
在树叶上添画自己喜欢的图案。
捡拾银杏落叶做成灵动的蝴蝶。
利用树叶原本的形状制作可爱的小动物。
用树叶拓印,留下自然的痕迹。
Tips:植物拓印就是将植物直接放于棉布上敲击,使植物的汁液渗入织物中,留下植物自然的色彩、形状和脉络纹理。这也是最自然的、材料最易得、操作比较简单的一种染布方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指南》在艺术领域中指出:要让幼儿亲近自然、亲近生活、亲近灵感。我们在美工区中用树叶进行创作,充分调动幼儿的眼、耳、手、口、心、脑等感官作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以此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自然中,孩子们对美的感知力被唤醒。他们会感知大自然的色彩,触摸大自然的纹理,会运用自然物的形状进行多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并在创造中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
活动实录五:生活中的图形
在后续的活动中,孩子们对生活中的图形也开始留意起来了,在户外活动中会主动观察自己见过的、认识的形状,并向大家分享。
我认识的形状有: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椭圆形……
“滑梯上的螺丝钉是六边形的。”
“科学区里的放大镜就是圆形。”
“滑滑梯下面的洞洞就是个半圆形。”
“大一班晒的柿子上的那个蒂就是四叶草的形状。”
“我们的牛奶壶的出口是椭圆形。”
……
孩子们利用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寻生活中的各种形状。
《指南》在科学领域提出:支持幼儿在接触生活事物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孩子们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形状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活动实录六:当自然有了形状
当孩子们对自然中各种事物的形状有了兴趣,“大自然的形状”拉开了序幕…
我们一起阅读《当自然有了形状》这本自然观察分类图鉴。原来球形、圆点、椭圆、线型和环状等很多特征可以同时体现在不同动植物的身上,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角度,引导孩子更细致的观察周遭的世界,启发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将万物归类。
我们找来了各种形状的自然材料:圆木片、雪糕棍、花生壳、核桃等等。
孩子们在美工区会有怎样的创意,又会与形状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原木片的小动物。
核桃小金鱼,孩子们记录下所需材料。
小螃蟹拼搭,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呢?
孩子的话:
“我拼了一个大大的圆形,像太阳、像摩天轮、像向日葵、像花皮球、像烟花,更像一朵蒲公英。
我用了11根雪糕棍,11个小树枝、1个圆木片、5个开心果壳、35片绿色的卵形树叶、37片卵圆形树叶一起组合成了一朵超大的蒲公英。”
无意的摆放,孩子发现了正方形可以变成平行四边形。
孩子的话:
“我用小木棍拼了一个正方形,不能站在桌上,我又拼了一个正方形是立体的,可以站在桌上。
我还发现:“这个正方形有4条边,4个点,这个正方体有12条边,8个点。它们是不一样的。”
《指南》在科学领域中提出: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记录。当我们鼓励孩子把自己玩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去倾听孩子,就会发现孩子的玩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他们的玩超乎我们的想象。只有不断地倾听孩子, 才能理解孩子,教师才能做出更有效地回应与支持。
写在最后:
科学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幼儿探索知识的重要过程,面对问题孩子的想法总是奇思妙想、无穷无尽的。一日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各种自发的探究。我们利用孩子发现的树叶的不同形状,追随孩子的问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又回归到自然中的各种形状,生活里的不同形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偶然的好奇心、遇到的问题,当孩子有了主动探究的问题意识时,教师发挥一个推动者、一个积极的旁观者、一个高质量的陪伴者、一个催化剂的角色,支持他们更好地探索,促进孩子深度学习,真正做到让我们的课程贴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