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亲恩”——新城学校重阳节感恩敬老行动

Qml
创建于2023-10-24
阅读 192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又到九月九,提起重阳节,相信很多人都会背起这首王维的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是中国传统节日。

                         国旗下的活动

                         绘制手抄报

  “百善孝为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炎黄子孙,自然应当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为引导少年儿童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学会感恩,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增强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开展了手抄报绘画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

为父母长辈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为长辈唱歌跳舞

00:21
01:50

为长辈献祝福表感恩

00:07
00:09

讲一个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00:57

记重阳

                          岁岁重阳

                                             184班 夏斯奕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自古便有登山、吃重阳糕等习俗,在这一天,我们一家人准备爬山登高。

       我们把汽车停在山脚下,随后便悠然缓步登山。盘山公路弯弯曲曲像一条带子伸向山顶,道路两旁郁郁葱葱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草,蜜蜂蝴蝶穿梭其中。阳光透过树木的叶子,在地面上透出大大小小的光斑,景色宜人。每走一段路,就会有一个亭子,有些老人走累了就会停下来喝口水,坐在青凳上小憩一会儿,和同伴聊天的时候还不忘欣赏着四周的美景。一路上,我们一家有说有笑,我和姐姐还采摘了很多小花和野果,别提有多开心了!咦?这是什么味道?一阵浓浓的花香飘进我们心间,“是菊花开啦!”我们跑到菊花跟前,花儿一朵紧挨着一朵,鲜亮而挺拔,花瓣润如玉、轻如纱、白如绢,花蕊是淡黄色的,它们正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呢!

       来到山顶,我兴奋地看着地面上蚂蚁大小的人,火柴盒般的汽车,不禁体会到了那“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么好的环境,怎么能少得了小吃呢?我们拿出了星形的、圆形的、三角形的各种颜色、各式口味的重阳糕。吃着重阳糕,我们不禁思念起远在大山深处的爷爷奶奶。一年之中,我们难得回老家一次,电话是爷爷奶奶与我们之间唯一的沟通方式,但谁也阻挡不了我们之间浓浓的亲情。爷爷奶奶总是会寄一些好吃的过来,我们也经常会打电话向他们报平安……

       重阳节是秋天的盛宴,是心灵的净化,是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感受亲情的温暖,感受五千年文化的底蕴。愿重阳节的美好伴随我们,永远不散!

                         《重阳祭外公》

                                                200班钟文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是重阳节,又名登高节。许多人常在这天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我家也不例外,今天我就与妈妈和外婆去山上祭拜我的外公。

    星期天,我们早早地就起了床,与妈妈准备好了东西就去找外婆。到了外婆家,看见她已经把东西准备好了,我们就出发了。

到了山脚下,向上看,哇!山那么高!我要爬到半山腰会不会累死啊,正刚我想回家时妈妈对我说:“你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做得到。”听到妈妈的鼓励话语,我心想:我一定能爬到半山腰!

经过五六分钟的攀山越岭,终于到了外公的墓前。我惊呆了!天哪!短短几月,外公的墓前竟然有小草冒出了头,这些小草可真厉害呀,日晒雨淋却始终坚定不移!妈妈用小锄头除草,外婆在摆东西,而我呢?和妹妹在一块石头上唱歌。中午了,太阳像毒蛇似得晒着我们,该回家了。

    外公,我们很想念您,希望您在天堂没有病痛,快乐健康地生活!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骄傲的传统美德。那是无声的,滋润着我们华夏的孩子们,陶冶着我们炎黄的子孙。

                              知识拓展

                        重阳节的习俗

农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佳节,情趣盎然。

登高:在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赏菊及饮菊花酒: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插茱萸和簪菊花: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不少妇女、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

阅读 192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