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路小学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天津路小学】清风拂我心—廉洁故事小讲堂

创建于2023-10-24 阅读1155

以清润心,以廉铸魂。清廉是恪守清贫的两袖清风,是高风亮节的宽广胸怀,是富贵不能淫的浩然正气,是贫贱不能移的铁骨铮铮。它如出自于深山的石头,等闲于熊熊烈火的焚烧,不畏于粉骨碎身的考验,以磊落光明的情怀,洁白朴素的情操,矗立起一座真正的人生坐标。与清风相伴,与廉洁同行。今天我们就一同学习于成龙的廉政故事。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龙45岁才当官,但却以突出的政绩和清廉的工作作风,屡次被破格提拔,最终官至两江总督。清顺治十八年,45岁的于成龙来到广西罗成当知县,作为一县之长,于成龙常常是粗茶淡饭,草鞋布衣。他就任时正逢大灾之年,看着老百姓过苦日子,于成龙心里非常难过,连他自己的微薄奉禄也拿出来救济灾民。

一年中秋,他的儿子从家乡山西来请于成龙告假回乡探望病重的祖母,可他看到父亲面露菜色,身形消瘦,一点都不像当官的样子。他从家乡带来一只腊鸭,给父亲下酒,于成龙为官清廉,无钱买肉,只好割了半边腊鸭过中秋。中秋之后,于成龙获准回乡看望病重的老母亲。因于成龙在罗城为官从不搜刮民脂民膏,日子过得清贫,乡亲们知道他要回乡看望老母亲,纷纷筹钱给他当盘缠,但是他却一文钱都不肯收。在回乡的路上,没有盘缠,他和儿子靠着剩下的半只腊鸭回到山西。回到家乡之后,儿时的同僚居然写了一首打油诗嘲笑他,但是于成龙却不以为意,反倒是这首打油诗让老百姓深受震动,从此以后称于成龙“半鸭知县”。后来有人为于成龙鸣不平也写了一首诗赞颂他:“半鸭知县古来殊,为政清廉举世无,倘若官员皆若是,黎民安泰乐斯乎”。康熙称他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乾隆题御书“清风是式”。

于成龙去世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市民为之罢市巷哭,步行相送20里,塑建雕像祭祀,谥号“清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于成龙从半鸭知县到于青菜,其人格、精神,如同北极星,永远光照史册,垂范后人。

“清如秋菊何妨瘦,廉似梅花不畏寒。”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滋润心田的一股清风,让我们树廉洁之心,承廉洁之德,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

文字:第六党小组

编辑:田燕

审核:黄文辉

签发:王丽娟

阅读 115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