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读书建议

长春解放大路读书会
创建于2023-10-24
阅读 25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读书问题:
1、为什么读?
2、读什么?
3、怎么读?

1、为了学好语文:

语文是一个积累性的学科,讲素养、讲综合能力。语文素养的获得靠长期大量的阅读和写作来获得,很难靠“短平快”提升。所以,语文的学习是个慢功夫,要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以往的语文,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的本质内涵。未来,语文教育正逐步回归本质。语文包罗万象,与生活有关,与文化有关。正所谓“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就生活在语言之中,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观的构建、快乐情感的获得都与语言有关。所以,好的语文学习必然与生活有广泛联系。

怎么学好语文呢?温儒敏教授强调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听说读写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实现以“一”带“三”的根本途径。这个三,是指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传承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能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为了应对考试:

由于过去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有所欠缺,对语文学习的考察不够科学,导致很多学生只读教材、教辅,很少读课外书,语文素养无从谈起。针对这种情况,新教材重点强化读书兴趣的培养,课文数量有所减少,但衍生阅读量大增。相应的,中高考语文命题也有明显改进,加大了对阅读量、阅读面和阅读速度的考察,甚至还考整本经典的阅读情况。温儒敏透露,未来高考改革方向大致有三,一是大量增加阅读量,“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二是将哲学、历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内容放入阅读内容;三是将提高阅读的思辨性、复杂度和扩展性。
平时不读书、读书少、只会做题的学生,在以后的高考中肯定吃亏,语文会给他们“拉分”,影响整个高考成绩。


3、为了更好成长:图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也是人类的智慧宝藏。

经典名著是经过历史筛选沉淀下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生早期多读一些经典,可以为精神成长打底子,为自己的人格发育增加养料。阅读经典也是“磨性子”,增加涵养的过程。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读过的书,最后都将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现代社会节奏很快,有很多速成的方法,读书也是这样,但这不能取代原典的通读。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阅读经典,要的就是那种了解、思考、涵养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厚重起来。


4、为了更加有趣:文字能够拓展我们的视野,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跳出现实的藩篱。书里的世界,比现实世界更为广阔和丰富。天地万物、大千世界尽在其中。我们天性好奇,对一切新鲜的有趣的事务都感兴趣。但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的活动范围很有限,无法亲自去看或感受那么多的新鲜事物。怎么办?依靠文字,依靠阅读。在书中,我们可以和历代帝王研究政治,可以和古代先贤讨论哲学, 可以和传奇将军上阵杀敌,也可以和千古名相改善民生。在文字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


宋代诗人黄庭坚曾有一句话:“人不读书,一日则尘俗其间,二日则照镜面目可憎,三日则对人言语无味。”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读书,慢慢地就会变得庸俗,照镜子都觉得面目狰狞,为人谈吐也大打折扣。

当前教育中存在很多荒诞的现象,比如现在的孩子上学很忙,却没时间读书。受了很多年教育,却没多少文化。这很有回归到科举时代的趋势。幸好,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推出了双减的政策。目的就是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获取生命的营养。而不只是学习一些应试知识。国家正在转型,教育正在转型,你准备好转型了吗?

读书,如同吃饭,要营养丰富和全面。因此读书的原则是量多、面广、质精。身体的营养如果不均衡,不充足会出现问题,精神的营养也一样。

对一般学生读者来说,首先要读经典,这是考试和成长必备的,但阅读范围不能限于文学作品,还应当包括科学、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等,以保证精神营养的全面与充足。建议大家制定一份自己的书单,设定未来一段时间,应当读哪些书。要有整体考虑,让读书更加系统。


特别提醒,课本,教辅或者畅销书一般营养不多,不算严肃阅读,看看可以,看多了容易导致营养不足。

读什么之后,就是读多少。

美国一所比较好的小学,每天的家庭作业只有两项:第一项是数学,老师发几道题;第二项是阅读——读什么书都可以,只要读够20分钟。周末没有数学作业,只有阅读40分钟。很多家长会怀疑,这放羊式的宽松教育,会不会把孩子都惯坏了?这些家长的担忧,美国人也曾有过。

1979年,中美两国互派考察团去了解对方的基础教育。美国考察团发现:中国学生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学习最好,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生。他们认为,再过20年,美国的科技将被中国甩在后面。
中国考察团发现,美国孩子下午一点多就放学回家,在进行加减乘除时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中国考察团得出结论:美国基础教育非常落后,20年后中国的科技将赶上这个超级大国。

20年过去,结果如何?美国落后了吗?没有。
又20年过去,美国落后了吗?还是没有。

为什么呢?这可能和美国对阅读的重视有很大关系。

美国对中小学阅读极其重视。旅美物理学家万维钢曾说过自家孩子的案例。他家孩子刚刚出生、还在医院里的时候,就收到了本市图书馆送来的一个手提包,里面有书、有图书馆的介绍,邀请家长以后要多去图书馆。他们住在美国的一个小城市,当地政府以市长的名义,给全市所有三岁以上五岁以下的小孩每个月寄送一本书,然后市长还会在电视里领着孩子读这本书。从幼儿园开始,所有班级有自己的图书角,所有正规学校有自己的图书馆。他三年级的儿子,每天的家庭作业只有两项:第一项是数学;第二项是阅读 ——读什么书都可以,只要读够20分钟。周末没有数学作业,只有阅读40分钟。

再说一个人大附中的案例。
  自2010年开始,著名的人大附中启动名著阅读活动。学校推荐的古今中外“必读”“选读”名著作品超过50部。六年来,每届初中学生(三年内)人均阅读约30部、近两千万字,并写下两三万字的随笔。通过“勤读书而多为之”(欧阳修语),学生在丰富人文积淀、打开文化空间、发展核心素养、获得生命成长的同时,读写能力也获得同步提升,在中、高考中接连取得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如果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就要保障一定的阅读量。建议按这样的步骤实施自己的月度计划:小学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阅读量;
中学保持习惯,重点突破经典名著;
大学厚积薄发,拓宽加深阅读范围。

在具体数量方面,小学阶段,如果每天阅读20分钟,大概0.5万字左右,周末或者假期,每天阅读1-2万字,这样一年下来大概阅读260-450万字。
到了中学,学习任务较多,时间紧张,按每天阅读0.5万字,周末假期0.5万字-1万字每天,则每年可读160-260万字。
如此九年下来,大概阅读2000万-3500万字。

这样就是一个不错的阅读量,基本上可以与人大附中的阅读量持平。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建构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阅读既要重质,也要重量。

如果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大部分时间都在看电视、玩手机,那他可能一辈子也无法建立深度阅读与思考的能力!

有了读书的目标之后,接下来就是怎么读的问题。读书的方式方法,其实也有很多学问。

1、读书有门槛:
食物的营养,健康人都可以吸收。
而精神的营养,则需要一定的训练,否则不容易吸收,且可能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
名著一般历史久远,语言风格与现在不同;知识含量丰富,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如果不注意这些方面,则阅读活动有可能就被这个门槛绊倒,导致无法登堂入室。
比如:让一个6、7岁的孩子读《易经》,或者《莎士比亚》,结果可能是个灾难。
2、注意节奏。
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点及面。
学前以及小学早期,以绘本、桥梁书为主。用故事和童话来建立阅读习惯。
小学后半期,以儿童文学为主,开始接触比较浅显的名著。增大阅读量,扩展视野。
初中阶段要开始阅读大部头的文学作品,继续增大阅读量,扩展视野,加强思考的深度。
高中阶段要开始向其他领域拓展,政治、经济、文化等等。

一、读书的方式方法不同,读书的效率效果也有所不同。

个人读比较灵活,可快可慢,但需要更多的自律;
群体读比较规律,互相鼓励,但需要固定的时间。

如果孩子很自律,则个人读或者群体读都可以。如果孩子的自律不够,,则强烈建议采用群体读书的形式。除了效率规律等,群体读书也便于大家对阅读内容的讨论和分享,互相激发,可以让读书的效果加倍。



群体读书则有更多乐趣,更多方式,更高效率,也更有可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强烈建议采用共读方式,可以亲子共读;可以朋友(同学)共读;也可以参加读书会共读。

在具体阅读时,强烈建议孩子们按照枝叶读书法来阅读。
第一个层级:看完书,能讲清楚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收获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第二个层级:这本书好在哪里,为什么?不好在哪里,为什么?
第三个层级:找到与它同类的书或者影视作品,做一个延展阅读,加深对本书的理解。
至少要达到第二个层次,才能比较好的应对考试。

例如,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三个是姊妹篇,结合来读的话,可以更加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加深对整体内容的理解。
还有在《简.爱》中,提到了《格列佛历险记》;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提到了《鲁滨逊漂流记》;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提到了《牛虻》。延展阅读可以更好的理解小说情节,理解人物的所思所想,也就能更好的产生共鸣。

如果把读书看作思想的旅行,那多人的旅行总比一个人的旅行乐趣更多。有导游,有伙伴。导游介绍景物的妙处,伙伴分享旅行的快乐。大家一起互帮互助,向着更深更远的未至之境进发。

结束之前,来点广告!

一、长春解放大路读书会招募会员:

小学:5、6年级学生;
初中:全体。
(精力所限,其他年级暂不招收)

二、联系方式:

加“勤奋老师”微信后邀请入群。


三、微信会员不收费。
如举办线下活动,将视情况收费。

阅读 25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