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切实做好幼儿园秋冬常见传染病防控重点工作,提高教师应对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处置及应急反应能力,保障师幼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0月16日实验小学幼儿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针对秋冬季常见病的预防,各班老师利用主题班会、图片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直观的讲解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让幼儿更多地了解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的正确方法,并提醒幼儿应注意个人卫生,要熟练的掌握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等预防措施,以提高自身的防病意识。
实验小学幼儿园组织全体教师围绕秋冬季流行性感冒、手足口、诺如病毒、水痘、支原体肺炎等传染病进行培训。针对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症状、易感人群、预防措施和卫生消毒规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通过本次宣传教育活动,让全体师幼对传染病预防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增强了幼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全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整洁有序、安全卫生的校园环境。
保健医生和各班老师认真做好每日活动室及午睡室的消毒工作、认真按照卫生消毒规范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工作,努力营造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正确辨别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便于科学有效的治疗。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节假日期间尽量少去人群聚集通风不畅的场所。
居家注意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咳嗽、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后清洁双手。
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戴好口罩。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预防措施:
1.患病后应隔离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脱落且不少于发病后14日并由医院开具证明方可上学。患病期间不要到其他小朋友家里串门、玩耍。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清白人多的公共场所。
3.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体质。
4.积极落实规范消毒制度。患者用过的被褥、用具等用太阳光照射、煮沸、84消毒液等方法进行消毒。
5.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咽痛、咽峡部粘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伴有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传染性很强,传播快,秋季为高发季节。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预防措施:
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秋季高发,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同时伴有以下症状
预防措施:
1.预防手足口病,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2.减少孩子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游乐园、室内商场、公共交通这些公共场所,由于人群密集,病毒密度相对较大,孩子很容易被传染。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4.提高孩子免疫力。注意食谱的合理性,注重营养搭配;多带孩子出去运动、晒晒太阳;保证孩子充足地休息。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指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好发于秋冬季节。主要为飞沫、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有1-3周,病程通常2-3周。学龄期儿童(多见于5岁及以上)为易感人群,今年出现低龄化特点,3岁以下幼儿也有发病。表现症状以发热(中高热为主)、咳嗽为主,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勤洗手。
2.每天室内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分钟,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和空气流通。
3.流行期间避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场所,必须去时要戴好口罩。
4.荤素搭配,合理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
5.坚持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6.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良好的睡眠。
流行性腮腺炎
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唾液腺肿大,休温上升可达40°C,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到对侧,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后,向下发展。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
2.不要去人多的场所。在呼吸道疾病的流行期间,身体抵抗力差的朋友要尽量少去人员复杂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的时候应当戴好口罩。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家中勤通风,勤晒衣服和被褥,平时要多补充水分。
4.积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晒晒太阳。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病程一般为2-3天,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表现。传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幼儿以腹泻为主要症状,成人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同时可伴有发热,头痛、恶心、腹痛畏寒等表现,严重者可能出现脱水,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
2.注意个人饮食卫生。水果和可生吃的蔬菜在食用前要认真清洗干净,瓜果也最好削皮后才吃;不喝生水;尽量喝温开水,生熟分开,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减少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流行季节,尽量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场所活动,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4.如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做好个人防护,采取居家隔离,待症状消失72小时后方可解除。
1.请您配合学校做好每日的晨午检工作。如果在晨午检时发现学生有异常情况,请您积极配合我们,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2.注意卫生要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晒被褥,督促孩子勤洗澡、勤换衣,勤洗手(七步洗手法)。
3.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
4.让孩子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多喝白开水,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选择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做到平衡饮食,才能减少秋冬季发病。
5.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
6.及时为孩子做好自查工作,发现不适,请及时就医。每天早上请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特别是感冒发烧、咳嗽、头痛、乏力、出疹、嘴巴肿痛等现象,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与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如确诊为传染病,切不可隐瞒。
7.疫苗尽早接种。
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
但是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能拥有
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