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叠翠流金、秋风送爽、硕果盈枝。由襄阳市教科院主办、襄阳五中承办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于10月23日在襄阳五中大成馆报告厅如期举行。襄阳五中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褚伟,襄阳市教科院高中教研室主任、历史教研员石雄斌出席会议,襄阳县、市、区各普通高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八十多名一线历史教师参会。
褚伟校长首先对参会的各位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其次,他指出教研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教研活动还是各校交流沟通的平台,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相互促进学习,不断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非常感谢襄阳市教科院提供学习机会。最后,褚校长再次感谢襄阳五中历史教研组的辛勤付出以及县市区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
本次研讨会上,襄阳五中江瑜老师展示了一场精彩的公开课。江瑜老师主讲的内容是《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在授课环节,她自然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活用图片史料,不断引导学生思考。
在说课环节她提到在构思本课时,她结合襄阳五中高一学生的学情,在兴趣培养的基础上贯穿一定的核心素养观念,突出“立德树人”。通过图说历史的方式来学习农业、商业的具体发展表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在涉及到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比如介绍瓷器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一张重要明信片,再用“南海一号”的具体案例进一步深入介绍我国在这一时期对外贸易量大、国际影响力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在第二个活动探究中分析材料并对宋代经济发展中烟火味的原因进行解释说明,锻炼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能力。最后在引入社会的变化中,强化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整堂课的设计既有趣味又有韵味。
在评课环节,本课也颇受好评,参会老师一致认为本课导入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材料丰富多元,教学思路清晰,活动探究合理。县市区的各位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南漳二中的闫烈宏老师认为:本课导入部分使用视频,穿越了历史时空,充分体现了"历史不是死板的,是鲜活的"。本课主题活动鲜明,图说历史,充分涵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襄阳二中习亚欣老师认为:本课充分体现了老师宏观认识历史的能力和对教材的思考深度。
襄阳三中李钰莹老师认为:本课材料丰富,大量一手史料相对严谨,学生互动,提取材料信息,充分涵养了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
襄阳四中刘伟成老师认为:五中学生素养很高,课堂活跃,参与度高。整堂课非常接地气,课堂感受很真实。
但也有老师认为一些问题值得商榷,例如视频中的历史观点是否具有权威性,并引申到史料实证在互联网时代的新挑战。还有老师提到北宋“交子”的一些不同观点,参会老师在评课环节中不断擦出思想的火花。
襄阳二十四中马远老师认为:本课紧贴课标要求,主题鲜明。所谓烟火味,就是尘俗的习气。但在《清明上河图》“运钞车”的解释中值得商榷,“运钞车”到底运的是铁钱还是铜钱呢?
学院附中占晓丽老师认为:本课线索清晰,主线明确。问题探究设置很好,但内容太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
老河口高级中学正高级、特级教师、隆中名师叶承伟老师认为:
这堂课既有文学的美感,也有诗意的语言。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具体发展状况介绍引入这一时期“烟火味”的表现和原因,落实了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这一课利用四个问题、两个合作探究,深度挖掘了课程的内涵。江老师了贯彻“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理念,给人一种温馨感。在她的课堂上,历史是活的,不是枯燥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江老师的课程中,学生的练习方面有所欠缺。
襄阳一中正高级、特级教师、隆中名师张利宝老师认为:
这堂课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既有诗词体现文学性,又有《清明上河图》体现艺术性。当然,我们听公开课不仅仅是听课,评课上我们也能收获很多。我们最终是要根据学情定教法,与高二、高三学生不同,高一的学生还是以兴趣为主,江老师的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石主任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本次研讨会总体上来说是成功的,可以看出江瑜老师针对高一学生的学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课堂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历史与趣味的结合,历史与文学的结合,可见其用心程度。石主任还对下一阶段襄阳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及历史教研活动进行了说明和部署。
最后,石主任也对襄阳五中历史教研组以及所有参会老师表示了感谢,本次教研活动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