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净碧空,
绿珠羞腮红,
夏日暑气消,
学履亦不停。
学习是最美的姿态,
培训是最美的遇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提高课题组教师教学水平, 2023年10月21—22日,我校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新时代背景下依托"种植"活动提升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实践与研究》成员参与了“和美课堂”第二十届全国小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
魏星老师的《中华智慧人物故事》紧紧把握本单元内容——关注中华历史典籍、简要复述故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堂围绕具体课文内容具体分析讲解每篇课文的阅读、复述,从“王戎、西门豹、扁鹊、纪昌”四位人物切入,以“看到+思考+判断=智慧”这个思维结构作为单元学习任务群,将语文的大观念融入课堂教学中。
何捷老师执教的《父爱之舟》写于吴冠中的晚年,以不同的生活场景、细节,回忆其父亲,不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感人至深的“情”取胜。落实了其单元教学目标“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何老师在执教本文时,抓住场景、细节两个关键词进行解读、助学,贯彻本单元教学目标。他巧妙组织教学内容,回避因文体特点而导致的连篇累牍,在设计上采用“精讲”加“延展”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品味部分文字蕴含的情感,并获得方法后,自主迁移。
孙庆博老师在教授《穷人》一课时,聚焦大作家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语言和心理,不仅深情并茂地讲解了课文的内容,还深入浅出地品析了作家的语言表达特色。通过理清人物出场顺序,培养学生概括情节的能力;通过聚焦人物的心理描写,引导学生读懂、品味课文。孙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桑娜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穷人的处境和社会现实,在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让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描写方法并尝试练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赵志祥老师充满磁性的声音和风趣幽默的语言一开场就赢得了在场学生和观课老师的掌声。在教学《题临安邸》的过程中,赵志祥老师努力追求诵读化的教学流程,通过不同的途径,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古诗的形,读出古诗的情,读出古诗的味,以此来感受作者的愤怒、无奈与哀愁。赵老师其间抓住学生的认知矛盾点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用儿童化的教学语言补充相关历史背景资料,用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整首诗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教育,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拨开新课标改革中的重重迷雾,集名师之所长,融会贯通,将所学所思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最美的教学路上遇到最美的自己。
本文由上栗镇胜利小学省级课题《新时代背景下依托“种植”活动提升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成员吴丽芳供稿
审核:荣宗武 吴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