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纪伯伦
春去秋来,新秋可期。
为了进一步增进各校之间的互动协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枣阳市教研室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重提主导与主体这两个基本的概念,坚守道德与法制教学的起点和初心。在教研室付双燕老师的精心策化,认真组织下,枣阳市城区连片教研活动于10月18日上午在第三实验小学如期举行。
第三实验小学的习艳老师宣布活动开始
课堂教学 精彩展示
上午第一节,由第三实验小学朱青叶老师执教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我们的校园》。
一年级孩子,刚刚迈入小学阶段。怎样利用好“课堂”这个平台,做好幼小衔接,建立良好的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呢?朱青叶老师运用“小导游”、“校园探密”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熟悉三实小校园,并畅想未来美好的校园生活。
上午第二节,大家一起观看第三实验小学习艳老师执教的精品课《我很诚实》。这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以“同伴交往”为主题探讨诚实的品质。
习老师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是诚实,生活中诚实的正确打开方式。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习老师结合《我和诚实》这一课,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习老师认为,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核心素养提出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就应从素养的角度,去关注学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交流研讨 反思沉淀
交流的过程,就是思维的碰撞,教学的相长。课堂结束,朱青叶老师对整节课进行了自评与反思。习艳老师也说了自己这节课的设想与思考。参与活动的老师们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疑惑等方面各抒己见。
来自南关小学的王丽老师认为:道德与治治课堂,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然后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多样的活动,重在学生体验。明确的目标,为落实这一课的核心素养指明方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以生为本,以生为主。为了孩子的成长。
陈佩佩老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定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生活入手,丰富课堂内容,根据内容需求,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规则意识的教育。教会学生做人。
方银玉老师更加直白地表达出很多道法人的心声:作为道德与法治老师,想上好一节道德与法治课,要付出比语文、数学老师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我们这批人任重道远。
专家引领 实践成长
教研室付双燕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老师们的交流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道德与法治课的初心是什么?
付老师指出:道德与法治课堂不要忘记回归学生生活。
首先,课堂教学内容要体现道德培养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回归生活不是简单的复制生活,或者蜻蜓点水般的停留在生活的浅层面,而是要深入生活,深入到学生生活的细节中。
其次,课堂教学目标要超越浅层面的规则、规范的说教,体现出时代性、先进性、全面性、合理性。教师要在把握整体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设计单元或课的教学目标,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突出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尽可能的根据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设计,避免大而空。
然后,课堂教学采用活动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意味着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依靠听来学习。老师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避免出现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
最后,付老师强调“小平台也可大作为”。鼓励道德与法治老师们平时多学习,吃透‘新课标、教材、教参’这三本书。
立德树人守初心,道法课堂育新人。付老师的话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明了方向。
如果教育是一首诗,那节节课就是字符;如果教育是一条大河,那节节课就是溪流。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相信一次次的教研活动,我们道德与法治老师将会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