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时间:2023年10月23日
活动地点: 五年级语文办公室
带班领导:王培涛主任
活动内容: 听课议课说课
参加人员: 语文组全体成员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集体备课和教研课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校在彭校长及教导处各位主任的带领下每周开展教研课,使“研”和“教”相辅相成,提高我校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给教师们一个互相交流、探讨、展示教师自我风采的舞台。
听课篇
教学一首诗词,
就是走进一位诗人,
解读一种生活,
阐述一段历史。
今天,吕俊霞老师带领我们一同走进陆游,学习他的绝笔之作《示儿》,解读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古诗《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 当时的南宋遭受金兵进犯,宋军节节败退, 最后国都沦陷,从此江山破碎, 不复统一。陆游伤心悲愤,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嘱。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 既有对抗金兵未成的遗恨, 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 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吕俊霞老师在古诗教学中,“以声之色,塑古诗之形;以音之律,构古诗之境”,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本教学设计中,吕老师重视朗诵吟咏,让学生在多层次的读中逐步领悟诗的大意,体验、把握诗歌情感的脉搏,体会诗人深沉的爱国热情和忧国忧民的炽热情怀!
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诗人“悲愤”的原因,吕老师将南宋当时人民的生活处境与朝廷官员的生活作风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与诗人对话, 将诗人的“悲愤”内化,进而读出情感。
教学时吕老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本教学设计中的小练笔,“时空对话:你想对陆游说些什么?”化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体验、把握了诗歌情感的脉搏,让他们与诗人近距离对话,读写结合,加深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近作者,将爱国情浸入学生的血液,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吕老师经过精心准备,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热情感染了在场的师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语文,升华情感。
此时, 学生内心的爱国热情也被点燃, 吕老师趁机启发学生要怎样报效祖国, 并以梁启超的一首《少年中国说》结束本课, 在孩子们铿 有力的朗诵中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听课老师也被吕老师和孩子们深深的感染了 似乎也来到了兵戈铁马的战场, 满目疮疾 、民不聊生, 统治者却依然醉生梦死
评课篇
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听课时一丝不苟,认真写好听课记录;大家下课研讨时积极参与,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课堂上吕老师始终以自己饱满的感情感染着学生和在场的老师,不管是老师富有韵味的引读,还是声情并茂地介绍写作背景,都把学生带进古诗描写的意境中,为后面学习古诗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吕老师还紧抓两首诗的诗眼,让学生体会爱国情感。在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吕老师结合资料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当时南宋的历史背景,较好地突破了难点。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需要商榷的地方。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还是较少了些,如果吕老师介绍了陆游的个人资料及不同时期写的诗以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去理解古诗的大意,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通过注释、工具书理解古诗词大意的能力。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以后,教师再进行补充。
最后王培涛主任指出:古诗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学习古诗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章可循,还要科学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说课篇
随后五年级组语文老师走入办公室进行说课,这次说课的老师是青年教师吕书华,她说课的内容是《少年中国说(节选)》。
《少年中国说》写于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初期的1900年。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奋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在教学伊始,吕老师激趣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带入时代背景,增进对课文的了解。在创设的情境中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尽快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奠定本课的情感基调。
吕书华老师紧扣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在自主学习环节中,吕老师指导学生解决字词的识记和理解,从而为读通句子、理解全文和体会感情做好铺垫。
在合作学习中,吕书华老师引领学生深入课文每个自然段,了解第一自然段的内在结构,作者的写作特点,运用关联词串联少年和国的方式来感受两者的关系,从而体会到少年中国光辉灿烂的前程;在第二自然段中,发现句式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方式更有利于作者表达强烈的内在情感,并通过朗读的形式理解文意、体会情感,从而明白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二者的关系。
学生明白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内在关系,更能理解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在课外拓展环节,吕书华老师又通过所了解的祖国辉煌成就和杰出人物故事,来增进对文章的理解,激励小学生们立志以国为荣、报效祖国、回报祖国的爱国热情。
补充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每位老师都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各抒已见,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包罗万象,从整体的教学设计到具体的细节处理、板书设计、标点符号等等。
补充内容为:
在教学中我们应从学情视角入手,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字词书写问题,问题统领,一以贯之。并能结合高段古文学习重视情感体验这一主旨,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及课后习题要求,通过文本的赏析、资料的引入,体会少年敢为天下先的壮志。
老师们一致认为,让学生重温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以及康、梁等人探求救国之路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吕老师多读多悟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在品读中慢慢地领悟了文字间所流淌的爱国之情。同时本节课也让我们看到了朗读给理解文章所带来的益处,正所谓“品读易达情”在这一课得到很好的验证。
徐老师从课堂参与度、达成度等不同的维度,对青年教师们的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习需求,如何有效推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如何在互动中实现思想的碰撞,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老师们认真研究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关注单元整体,突破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措施,为课堂教学奠定敦实的基础。每一道横线,每一处圈点无不体现着教师们的专心和用心。
修改篇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在交流中大家发言踊跃,都自觉的把自己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并结合课标、教材特点,认真研究,最后吕书华老师整合大家的教学智慧,达成共识,把课件修改得更加完善。
在本次活动中,语文组教师积极听课学习,认真总结,潜心反思,深度交流,共同进步,收获满满。
余欲滋兰九畹,树蕙百亩,育桃李满庭,唯勤学修己是道也。在教学改革的创新时代,奋楫前行,共同提升是所有老师的必经之道。相信一场场研讨活动,定会让宁陵县第一实验小学的五年级语文老师对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趋势,对自身的使命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一定能让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