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鹂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菊潭学校教师活动】学习蓄力 提质增效——菊潭学校小学部赴郑州“和美课堂”学习活动

创建于2023-10-23 阅读908

  秋意渐浓,时光清浅,携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不断学习的芳华沉香流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师教学工作,2023年10月19日,菊潭学校小学部数学备课组长,赴郑州“和美课堂”第三十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现场,观摩学习。在这个充满活力和智慧的舞台上,众多名师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艺术与科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深感荣幸。

  吴正宪老师说:有一个群体,我们永远不能忽视——儿童;有一个核心,我们永远不能忘却——尊重;有一个坚守,我们永远不能丢失一——情怀。尊重、理解与善待每一个儿童是儿童数学教育的价值核心,也是“眼中有人,心里有爱”的本源。听了吴老师的《分数的意义》这节课,让我深刻地领悟到,好的课堂,一定是眼中有学生,心中充满爱。吴老师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提问是如何起到引导教学方向、揭示教学内容、推动教学发展的作用。吴老师精心设计的提问能够引发孩子们的积极思考,让整堂课的实效性大大提高。吴老师通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对数与运算的一致性和整体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贲友林老师执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表面积》练习课,贲老师的课就像一顿丰富的“自助餐”,“自助餐”式的课堂就是感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在场老师都有目共睹的自主的学习、自由的讨论、自觉的倾听,课堂气氛轻松而又舒适。第二层含义是指对于我们观摩听课的老师来说,像是在自助餐店中品味了最美味的佳肴,也吃到了期盼已久的、种类丰富的菜肴,希望经过这节课的学习观摩,加之今后的提炼与成长我们也能像贲老师那样在“自助餐”式的课堂中静看数学开花,学生花开。

  储冬生老师执教的《认识正比例》,从“正比例”的字面意思抛出问题,让孩子们先直观感受正比例,又抛出有关“风吹草动”的意思,让孩子们理解因果关系,为进一步讲解关联关系做铺垫,很好的的运用了教学中从“学以备用”到“以用带学”的理念。接着又通过猜拳游戏和直观的例题进入新授环节,分层递进的讲解了正比例的三个特点:相互关联、方向一致和比值不变,让孩子们一步步的更有层次的去理解正比例。又通过问题深化和巩固练习,让孩子们进一步的理解和感受正比例关系。课堂上根据孩子们的实际表现情况,适时的引导孩子对正比例进行理解,做到从“聚焦课时”到“关注单元”。最后通过国旗的标准尺寸,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刘延革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首先让学生观察整数数位表,提出如果准确得到数位表的长和宽是多少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用分米测量,用厘米测量,进一步引导学生将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层层深入,逐步递进。在观察细分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能够得出比1小的计数单位,而且也能够充分理解小数计数单位和整数计数单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让同学们对小数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罗鸣亮老师执教的《图形的运动再认识》,首先设置疑问点,引发学生思考:轴对称是图形的运动吗?从这个疑问点,设置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轴对称也是图形运动。另外在课堂上精问少言,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轴对称、平移、旋转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最后罗老师用一个四叶草图形运动,把课堂走出去。学生在这其中再一次感受了图形运动中,轴对称、平移、旋转三者之间的关系。

  张爱华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首先引导学生在“社会化学习”中理解圆的认识。课堂上利用学习单进行组内共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学习并内化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技能。通过学习如何画圆、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的关系,进而利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入、更准确、更系统、更完善。

  俞正强老师执教的《曹冲称象》,让我们理解了什么叫跨学科教学,也让孩子们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节课中,测量是数学,转化也是数学。俞老师从回忆出发,复习故事“曹冲称象”,提出问题:“你学到了什么,你称过什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接着在真实限定的情境中,以船为主角,充分讨论后,经过推理,让孩子们意识到船起到的作用,从而得出“船起到了等量转化的作用”这一结论。让孩子们体会“转化”这种数学方法的本质:形变量不变,培养孩子们分析推理的意识,感悟数学的价值。

  黄爱华老师执教的《怎么把画挂正》一课,重点突出四个一: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案;用到一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生成了一种数学素养。认知主义学派强调抛锚式教学,黄教授引导孩子发现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唤醒孩子的不随意注意,成功抓住了思考探究的锚点。知识是有结构的,这是建构主义学派的重要理论支柱,尤其是数学知识,结构更加系统,逻辑有迹可循,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做中探究,由问题序列引发出垂直平行以及它们的性质特点这一系列知识。在大单元的理念下,串起了八页教材的内容,培养了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提高了核心素养。

  苏明强教授执教《观察中的奥秘》一课。苏教授运用了巧妙的立体教具,借助五大“闯关”游戏,引导学生“会看”、“会想”、“会说”,立足“三会”展开本次的教学。在课堂当中,苏教授利用简单的纸片教具,空间想象的数学思想跃然纸上,班级所有学生都被活动所吸引,踊跃举手发言,苏教授不断提升问题的难度,整堂课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强震球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温故而知新出发,引发孩子们的思考,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和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联系。通过推理初步判断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操作实践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孩子们沉浸其中,不亦乐乎。强老师认为再多的练习也比不上思维的开发,让学生深度学习,聚焦本质,凸显联系,多元的方式关注儿童,才能构建更具儿童生命力的课堂。

  参加这次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课,我们收获颇丰。不仅领略了众多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也从中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技巧和方法。通过学习,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将这次观摩课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老师们,也要把领悟到的教学要领,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希望我们能够共同成长,一起努力,为小学数学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阅读 90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