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变冷,气温开始下降,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几种常见秋季疾病以及秋季儿童保健小常识,可有效预防儿童出现秋燥、季节病等问题,让幼儿健康度过凉秋。爸爸妈妈们赶紧去了解一下吧!
秋季常见传染疾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流感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
主要症状:发热≧38度、头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肌肉酸痛、乏力。
传播途径:主要以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可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也可感染。
患者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是病毒感染,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病毒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侵入机体引起疾病的发生发展。主要在自身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发生。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
主要症状: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
传播途径:主要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病程一般为2-3天,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表现。
主要症状:腹泻(次数≧3次/天),伴有性状改变(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服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呕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患者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也可经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形式传播。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症状: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臀部出现斑疹、疱疹,可伴发热、咳嗽、食欲不振等。
传播途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患者的飞沫感染。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主要症状:头脸部、躯干、四肢出现皮疹(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发热、乏力。
传播途径:通过与患者说话、打喷嚏或咳嗽的飞沫、接触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被褥及毛巾等感染。
饮食注意事项
1、保证钙质的充足供应
孩子长高主要是骨骼发育的结果,而骨的主要成分是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肉类、虾皮、芝麻、海带等。
不能让孩子多吃糖、巧克力、甜饮料,因为里面含有较多的磷酸盐,会阻碍钙在体内吸收代谢。
2、多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孩子的身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尽量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苹果、西红柿、青菜、大枣等。
3、多吃粗粮、杂粮有好处
粗粮、杂粮能给人体补充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和纤维素,可以多食用粗、杂粮,如玉米、小米、山芋、干豆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家园共育
1.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动。不得已带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假日活动时,应注意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2.在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3.如发现孩子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红斑、皮疹、胃肠道不适等疑似症状的,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并遵医嘱决定是否来校,自觉接受医院的统一安排接受检查和治疗,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
4.孩子有身体不适,请您及时和老师电话沟通,给孩子请假。如确诊为传染性疾病时,要第一时间告知班主任老师,以便学校采取相应的措施。
5.当您自身出现以上不适时,请尽量安排家里其他人接送孩子,有事情可通过电话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面貌。
幼儿健康成长
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细心照料
幼儿的身心健康
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用心呵护幼儿
让他们安全度秋
一起陪伴幼儿茁壮成长